预计未来五年新兴市场的新型车销量达到6000万台,远远超出成熟市场的4200万台。新兴市场的预计增速相比于北美与欧洲市场明显要快得多,新兴市场预计2020年销量会达到7400万台,十年间的增长有5800万台(2000年销量为1600万台)。对照2010年全球轻型车市场排名前15位的国家和2020年预期的前15位国家,突出的一点,未来中国的迅猛增长到2020年规模将达到3500万辆,相当于名列第二位美国的两倍。正是在巨大的消费驱动力影响下,一场从西方到东方的全球轻型车格局转移已势不可挡。新兴市场大多数的产销量来自于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这四个传统意义上所说的“金砖四国”,新兴市场中,中国是规模最大,也最为重要,中国将是未来增长的龙头。
海外投资倚重中国市场
有专家认为,在全球格局的转移之下,全球汽车市场的布局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全球汽车生产中心将集中在亚洲。到2020年,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将占全球汽车产量近一半,亚洲将成为全球生产中心,这为全球的模具、零部件供应商、物流公司和分销商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事实上,去年以来,包括大众、通用在内的整车企业,也明确了在中国继续投资,倚重中国市场的投资策略。去年,通用在中国投资了前瞻性技术中心,这正是汽车产业转移带来的效应。全球汽车的设计和工程中心也向亚洲转移,由此带来的影响将体现在未来汽车的设计和工程的重点。由于生产、销售、设计和工程环节集中在亚洲,全球采购决策的中心也会转移到亚洲。
在这样新格局的影响下,中国的汽车产业也将随之发生一些变化。由于国外将全球最新技术针对本土研发新车型,对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形成的压力更大了,自主品牌企业也将进行自身体系的提升来迎接这咄咄逼人的竞争,预期2015-2018年,中国自主品牌的新车质量将与国际品牌平起平坐。
同时,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也将直接带动整车企业往后续的产业链发展,从包括售后服务、零部件更换、二手车的销售、金融保险服务,甚至二手车回收等方面来获取多方面的利润。伴随着汽车消费的快速发展,作为配套行业的汽车模具行业也飞速发展。目前我国汽车模具企业普遍规模小,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但相信在市场动力下,企业会在做大中不断做强。
未来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将催生巨大的模具市场
按照我国乘用车销售量以12%年增长率快速增长,高的增长率和基数使得中国乘用车在未来几年的销售将超过1000万辆,高的保有量背后是巨大的模具市场。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上,汽车模具市场所产生的利润约占20%。根据《汽车工业年鉴》(2009年版)数据,2007年美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51亿辆;加拿大汽车保有量为0.2亿辆,北美地区美加两国汽车保有量占全世界汽车保有量的28.56%,其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催生了北美地区巨大的模具市场。
汽车塑料零部件行业对汽车行业的依存程度很高,随着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市场对汽车塑料零部件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依照国内中级轿车平均塑料用量约为135kg/辆,可以测算出单车用塑料原材料的价值约为2000元。一般汽车塑料零部件原材料占总成本比例为50%-70%左右,如此计算,单车塑料件价值将达到平均3300元左右。按此保守估计,目前塑料件市场容量约为350亿左右,到2013年将达到500亿元以上。
一个产业的“辐射力”与产业园区的建立推进密不可分,模具业也开始构筑自身的成长链。模具业产值与其相关业产值比约为1∶100,即每1亿元模具即可带动约100亿元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被称为“金钥匙”的模具业的整体发展态势成为折射相关行业发展的一面镜子。推进集群化,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配套健全、协作紧密的模具产业链,以带动地区模具及相关产业链乃至制造业的发展已成为趋势。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800万辆,达到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刷新了全球汽车产销纪录,蝉联全球产销第一大国。如此庞大的需求市场,将带动为汽车零部件业提供装备的模具行业的高速发展。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调整,2011年汽车模具产业增速将趋于平缓,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汽车模具企业都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中国整车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汽车售后市场的崛起,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开始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特别是在欧美一些汽车发达地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被称之为黄金产业,全球汽车中心随之向中国转移,这给中国汽车售后市场带来了巨大机会与竞争。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做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未来的发展任重道远。
面对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各产品领域都有相应的巨头出现,如法士特的变速器;环球、豹王、弗列加的滤清器;信义、金麒麟、白云的刹车片产品都在国际市场享有一定的声誉并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除此之外,国内很多专注做外贸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势头也不容小觑。跨国汽车零部件商大手笔进驻中国市场至今,仅在质量和技术方面领先于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优势已逐渐消失,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发展中已将产品质量和核心技术做为主要攻破的核心方向。且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品牌意识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宣传推广策略与跨国汽车零部件商不分上下,给跨国汽车零部件商在国内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很多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表示,未来将进军国际市场,发展民族汽车零部件企业。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在保持良好市场秩序的基础上发展国际市场。这样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与外资零部件商相抗衡,同时也保持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良好形象,把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和技术发扬光大。
---- 文章出处:中国压铸模具网 www.mould.org.cn 欢迎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