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本市辖1区2市15县,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章贡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0.2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9.29万公顷,有林面积27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4.2%。总人口845.69万人,其中市辖区56.91万人(非农业人口36.1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11‰,下降0.06个千分点。
本市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
本市位于东径113┾54’——116┾38’,北纬24┾29’——27┾09’之间,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市内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以发展橙、柚为主的柑桔生产的自然条件被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考队认为在全国堪称得天优厚,赣南适宜建为全国的柑桔商品生产基地。本市是江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现已建成为全国的重点林区和全省的糖业、烟叶、桔生产基地,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命名市内的信丰县为脐橙之乡、南康市为中国甜柚之乡、安远县为中国九龙蜜柚之乡、寻乌县为中国蜜桔之乡、大余县为中国瑞香之乡;石城县为中国白莲之乡、崇义县为中国毛竹之乡、赣县为中国板鸭之乡、会昌县为中国肉兔之乡。
本市矿产资源以有色、稀有金属矿为主,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钨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第一。稀土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被称为江西省矿产资源中的“五朵金花”即钨、铜、铀、稀土、钽铌,除铜之外其余四种主要分部在赣南。经过建国后的开采建设,赣州成了全国重点有钯金属基地之一。
市内著名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大余县有梅关古驿道。三百山为东江源头,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现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了香港同胞到祖国内地旅游的景点。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成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江西省的重点自然保护区。始建于秦、唐的梅关古驿道,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往来的交道要道。此外,还有宁都的翠微峰、龙南的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聂都溶洞,均是风景秀丽而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市内的章贡区为赣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许多宋代文化景点,主要有保存完整的宋代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等。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
日前,在素有“水电之乡、茶叶之乡”美誉的上犹县,县委书记何舜平向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描绘了一幅生态上犹未来的美丽画卷——
“立足新的工作岗位,我将奉行‘敬业、创新、为民、廉洁、团结’十个字,用新理念、新作风、新机制、新目标,团结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发展、绿色崛起’主战略,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主路径,加快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进程,建设生态、创业、宜居、平安、幸福上犹,争创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和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努力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新跨越。”
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本质是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把“生态立县”上升为治县方略,大力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举全县之力全面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大规模建设景观林、防护林、经济林,抓好城市绿化、农村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和苗木基地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绿色行动、低碳生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建成赣粤闽湘四省边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商务会务基地。打造陡水欧式旅游示范镇;立体开发仙人湖、南河湖、燕子岩地质公园、五指峰自然保护区、温泉和漂流;实施大型文化休闲娱乐城、仙人湖音乐喷泉——夜游犹江、城市生态体育公园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龙舟赛事基地;在犹梅一级路、赣丰线沿线建设农家乐旅游景点,建成乡村旅游产业带。
壮大县域经济规模和实力,由经济欠发达县向赣州半小时经济圈经济强县跨越,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完善工业园北区、拓展南区,建成全省一流的生态工业园。扶持晨光稀土等龙头企业上市,培育20个以上成长型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发展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和一批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壮大精密模具和机械制造、新型复合材料、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动力电池四大主导产业,建成全省重要的精密模具产业基地、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建成赣州重要的稀土产业基地、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力争通过5年努力,形成1至2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努力建设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大县。坚定不移发展“两茶一苗”农业主导产业,建成一批上档次、成规模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把五指峰打造成全市甚至全省高山有机茶示范基地;把油石嶂、梅岭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种茶、品茶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把黄埠合溪、安和陶朱等一批万亩油茶基地建成全省一流的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打造全市“两茶”第一县、全省“两茶”重点县、全国“两茶”知名县。大力发展桂花产业,建设一批以桂花产业、桂花文化为主的现代生态林业示范区,打造全省闻名的桂花之乡。
大力建设生态城镇,打造赣州宜居宜业后花园。把县城定位于赣州新区,实施“东接、南扩、西连、北延”城区框架拉动工程,高标准组团推进黄埠、稍口、茶亭、南河湖片区建设。全面做好通道、一江两岸、机关社区绿化,建好四大主题公园和城市绿地,统筹布局教育、医疗、文化、卫生、办公、购物、健身、休闲娱乐等场所和设施,形成以县城(包括黄埠)为中心,以营前、社溪、寺下三个中心圩镇为重点,其它圩镇为网络的城镇化体系。
构筑全面的生态发展系统,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建设自然生态、人文生态、政治生态、政务生态、法治生态,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教育和卫生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建设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四个“全覆盖”。推动全民创新创业,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纵深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力促干部治庸、治懒、治散,凝聚强大的发展合力,努力开创上犹生态发展、绿色崛起新局面。
---- 文章出处:中国压铸模具网 www.mould.org.cn 欢迎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