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压铸模具,北仑压铸,北仑模具,北仑压铸模具  
首场“复杂型腔模设计辩证方法论公益讲座”圆满结束
来源:  阅读次数:747  时间:2012-03-27  
 

2012年3月18日,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模具制造杂志社承办,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支持的复杂型腔模设计辩证方法论公益讲座---注塑模最佳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论证以及痕迹技术,在深圳龙岗区平湖华南城商务大厦顺利举行。讲座授课对象为:(模具方向)大专以上学历,从事型腔模具设计制造两年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及从事型腔模具教学一年以上的教师。讲座的目的和意义:目前国内模具设计的理论还是停留在基础理论和专用理论的水平上,或者说是停留在初级理论和入门的水平上。它们只能够解决一些简单注塑模设计的问题,缺乏用深层次的技术论理去指导注塑模设计制造工作。而对于复杂注塑模设计的困难性目前还无相应的理论指导,这就使得许多注塑模设计人员无所适应。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和模具制造杂志社充分运用自身独特资源,组织资深高水平专家为青年模具工程师作公益讲座,提高模具青年工程师的能力,为改变目前模具技术人才状况作出贡献。
  本次讲座听课人数达150多人,主要来自平湖附近的塑料模具厂的技术人士,还有来自广州、惠州、清远的朋友。如群达模具(深圳)有限公司就来了将近40位塑料模具技术人员,深圳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有10多人,深圳创维精密科技有限公司10人,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人;利宾来塑胶工业(深圳)有限公司9人;辉硕塑胶模具厂;鸿利达模具(深圳)有限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深圳金三维模具有限公司;深圳梦工厂精密模具有限公司;长野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福群集团昌和模具制品厂;东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嘉朗塑胶制品厂;深圳市福昌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伟易达塑胶电子有限公司;易模塑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雅量制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德飞亚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龙岗联发塑胶厂;时光电业有限公司;丰茂模具;泰科电子;深圳瑞科达;深圳瑞达丰;深圳国基模具有限公司;深圳普联技术有限公司;东莞凤岗盛泓塑胶五金有限公司;深圳市宝山技工学校;伟易达(清远)塑胶电子有限公司;惠州汇邦精密模具制品有限公司;广州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达祥模具有限公司等等。
  本次讲座从上午9:00开始,虽然报名的很多人士离讲座地点较远,但是课程开始时,大家基本上全部到达。来得比较早的人士带着存有缺陷的产品样件先与本次讲座老师文根保先生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同时大家也互相认识,三五成群,四五成堆,交流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模具技术难题。
  开课前,最先到达的人士带来产品样件请教文老师,文老师与大家共同探讨
  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会长、模具制造杂志社社长谭超武先生主持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主持人为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会长、模具制造杂志社社长谭超武先生,课程正式开始前,谭超武先生向听课人士作了开场致词,很高兴这么多的塑料模具技术人士能聚到一起,共同学习、探讨、交流模具技术问题。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是由热心于模具事业的专业技术人士和部分模具企业及科研单位自愿组成的、地方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学会接受业务主管部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登记机关深圳市民政局的监督管理。学会宗旨是:遵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团结广大的模具制造企业和专业人士,开展模具技术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深圳市模具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推动先进模具技术研发、普及和应用,为我市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本次活动是没有任何商业目的的,完全公益性的技术交流活动,这是我们模具技术学会应该做的事情,希望大家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模具技术水平。
  谭会长还向听课人士介绍了本次主讲文根保老师,文老师将自己几十年的模具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辩证方法论---“注塑模设计方法论和痕迹技术”理论,为解决注塑模最佳优化结构方案和论证提供了理论方法,为注塑件的痕迹技术提供了具体的技巧,为超级精度的塑件成型加工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文老师的这套理论中有很多模具新名词,这些新名词都是文老师自己命名的,并对其进行了解释,搞过模具的人士很容易明白这次新名词的意思。只要按该理论的方法去做,基本上能解决注塑件成型中的所有问题。在了解注塑模设计方法论和痕迹技术之后,也能进行模具最佳优化方案和克隆、复制模具结构的分析。该理论不仅可应用在注塑模设计,还可应用在塑压模、发泡模、吹塑模、橡胶模、压铸模、粉未冶金模和冷挤模等型腔模的设计。对日后的型腔模的设计的水平,就看谁能够正确而全部地将成型件形体分析的“六要素”寻找到,如何找到解决“六要素”的模具结构方案,如何找到型腔模结构的最佳优化方案以及如何避免型腔模结构所产生缺陷的分析。
  谭会长向听课人士介绍文根保老师
  文根保老师(高级工程师)在航空航天企业从事模具设计制造30多年。在国内多家杂志上发表论文共35篇;获航宇救生公司论文奖共17篇;获《模具制造》杂志、《金属加工》杂志和湖北省政府论文奖共9篇;获《工程塑料应用》杂志论坛优选论文3篇;2011年被评为《金属加工》杂志先进作者;2006年和2010年获航空航天企业技术革新奖;2011年被评为湖北全省“优秀合理化建议奖”。现正为出版社撰写“现代注塑模设计实用技术”和“塑料模现代设计手册”。文老师依据30多年的模具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型腔模辩证方法论与痕迹技术的理论,以型腔模最佳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论证的理论,创建了复杂型腔模最佳优化方案这一全面而系统的理论体系。从而解决了复杂型腔模设计难和即使设计好了还不能够确定设计是否成功的问题,使复杂型腔模设计能一步到位,从而可以大幅度地减少试模和修模次数。即使没有模具设计经验的人,也能很快地掌握该理论的方法与技巧,完成对复杂型腔模最佳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论证。对具有型腔模设计基础知识和会使用CAD绘图与三维造型的人,可以迅速地成为型腔模设计高手。而成型件的痕迹与痕迹技术的理论,为解决成型件的缺陷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也为确定模具的结构方案时,解决成型件的缺陷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依据,其理论还能为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软件的编程提供技术支持。
  讲座课堂上,文老师讲解激情昂然,现场塑料模具技术人士精心思考、潜心领悟,没有任何交头接耳、进进出出的走动现象,并且大家都把手机调成了震动模式,没有人在课堂上接电话,整个课堂秩序非常好。文老师首先介绍了注塑模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和注塑模设计方法论的特点。紧接着以两个案例介绍了型腔模结构最佳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论证,两个案例分别为:“箱锁主体部件”注塑模结构方案分析与论证;“手柄主体”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分析与设计。下午,文老师介绍了注塑模结构最佳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论证过程,《注塑模设计方法论与痕迹技术》的理论主要绕着两个主题平行地进行论述的,一是注塑模结构最佳方案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其内容有注塑件的形体“六要素”的分析;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的“三种方法”和论证;注塑模结构最佳方案可行性的分析和论证。二是注塑件上的痕迹和痕迹技术:其内容有:注塑件上的痕迹;注塑模克隆、复制和修复的技术;注塑件缺陷痕迹整治的技术。并通过两个案例对其进行了介绍:“分流管”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论证;“外手柄”注塑模可行性分析与设计
  文老师讲解激情昂然,现场塑料模具技术人士静心思考、潜心领悟
  本次讲座最后是互动交流,听课人士分别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出来,文老师对其分析后,一一进行了解答,大家也争先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法。广州国光电器广州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达祥模具有限公司的资深结构工程师陈智明先生特意将自己生产中的产品样件带来,主要技术难题是塑件壁厚不等,引起的收缩痕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于塑模成型中,大家一致认为实际工作中很难消除,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产品结构,减轻塑件壁厚差带来的缩痕,针对这个问题,文老师经过仔细分析后,给出了如下解决办法:壁厚薄不一致,产生收缩量不一致是客观的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的。但一定要不允许缩痕的存在,有以下的方法可以试一试:(1)缓解缩痕的程度,可以采用收缩率较小塑料去成形,收缩率自然收缩量也小,厚壁和薄壁之间的差异就小,缩痕也就小一些。另外,采用保压时间长一些,让塑件能充分地得到补塑,缩痕又会小一些。浇口大一些,浇口冷凝会慢一些,再在薄壁周围开一些溢流槽,可在塑件收缩时得到一些塑料的补充。这些措施都可减缓缩痕的程度,但不可根治缩痕;(2)在缩痕处开设装饰性槽,可使掩盖缩痕;(3)采用补偿法,在收缩处将缩痕用激光扫描出来做成电极,在外模壁上打出和缩痕一样的凹槽,料流填充时在缩痕处多出了一个与缩痕一样的物料,塑件收缩时会得到等收缩量的补偿,自然可消除缩痕。但用电极打时的深浅要控制好,这是不容易的,只要有差异,不是有凸台就还有很小缩痕。
  群达模具(深圳)有限公司的模具设计组长曹曹冬红先生也提出了自己工作中的技术难题--注塑件返白(也称亮痕)的缺陷问题,尤其是在圆弧拐角部位更加明显,很长时间一直无法解决。文老师分析后,给出的解决方法是:注塑件返白(他们称亮痕)的缺陷问题,许多黑色注塑件或多或少存在着这种现象,其中以聚酰胺料(尼龙)料表现得更为严重一些。其原因与水有关,尼龙具有吸水的特性。我们知道水遇热后会雾化,遇冷会结霜,水干后的水迹有时是白色的。这时热的成形塑件脱模后遇冷干燥返白,平面也有,只是曲面更为突出一些已,这可能是平面和曲面有所区别罢。文老师请他们做个试验,将有亮痕的塑件,全部浸泡在水中煮一个小时后取出,自然冷却,这种亮痕就会消失。如果可行的话,就要在塑件成形之后增加一个后处理工序,但声音还是闷的(客户给他们的样品,用手敲起来声音是脆的)。
  还有其他各个工厂来的技术人士也都向文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技术难题,文老师对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基本解决办法。
  讲座最后,大家都表达了非常希望有这样的平台,能让如此多的工程技术人士聚集到一起,大家共同探讨交流,长野精密工业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刘亚斌先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我们多搞一些互动交流的活动,这是大多技术人士和模具企业都渴望的,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技术人士都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由于企业内部技术力量的有限,就很难克服。如果有这样的平台,大家都把问题拿出来,一方面请技术经验丰富的专家分析,并给出好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如此多的技术人士一起共同探讨。这是一件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技术人士提升自己水平的好机会。还有很多人士都表达了自己的建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样的讲座,希望以后能做得越来越好。
  谭会长表示,我们现在已经成立了中国模具技术专家库,它是依托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模具制造》杂志、网络平台三大机构为平台而设立的公益性服务机构。专家库的宗旨是以坦诚务实的思想,汇聚全国乃至全世界模具技术经验丰富或有一定专长的人士组成专家资源库,进行技术交流、研讨、培训等活动,为模具业解决技术难题,为模具青年人士提供技术培训与咨询,以人才为本,以技术为重,促进中国模具工业的发展。我们的模具专家来自模具业的各个领域,有塑料模、冲模、压铸模、锻模、挤压模、汽车覆盖件模具等,现有专家50多人,都是一些经验非常丰富的人士。我们也非常希望更多的经验丰富的模具技术人士加入我们,共同为中国模具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贡献一份力量。4月15日我们会在深圳宝安沙井文化中心举办同样的讲座,为了能让下次讲座举办得更好,我们希望有技术疑难问题的朋友能提前把问题反映到我们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培训咨询服务部,最好将问题用文字描述清楚并配上图片,我们会反馈给文老师,文老师分析后,会给出详细的解决方案,并做成课件案例,讲座时和大家一起互动交流。提出问题的朋友,最好在听课时能携带产品样件,这样互动效果将更好。4月15日沙井的讲座时,文老师会采用新的案例,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痕迹技术的案例。参加过3月18日讲座的朋友,也欢迎继续来听课,最好能提前把自己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发送给我们模具技术培训咨询服务部,如果大家提交的问题足够多,我们准备得足够充分,那么下次的讲座互动交流环节将进行得更好。
  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培训咨询服务部联系方式:
  张胜先生(部长)0755-89632112QQ:1378647833;
  赵杨小姐(助理)0755-89632036QQ:2545101242;
  邮箱:mouldservice@163.com
 

--- 文章出处:中国压铸模具网 www.mould.org.cn 欢迎转载

 
会员推荐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模具压铸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主办单位:易模网络   技术支持:易模网络 本站法律顾问:冯辉律师 QQ16227216
Copyright © 2005-2025 ※压铸模具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热线:0574-86865909      邮箱:lh6m@163.com     备案号:浙ICP备13030037号-4
  浙公网安备33020602000967
压铸模具,北仑压铸,北仑模具,北仑压铸模具

模具报价微信扫一扫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