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处在高速增长期,规模效应开始呈现。压铸工业与汽车工业的关联度,主要体现在轿车的生产上。2004年中国轿车产量达231.7万辆,占当年汽车总产量45.7%。到2007年,这一比例飙升至53.2%,轿车年产量高达472.66万辆。可见,中国汽车工业的这种结构性改变,赋予了压铸工业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压铸生产的工业结构出现了根本改变,一些压铸企业经历了联合、兼并、改组,甚至有的倒闭,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将压铸生产移师海外,另设工厂。
而据了解,美国国内压铸企业数量正在逐年递减,压铸件的需求量却并未下降,尤其是汽车工业的需求反有所增加。为满足此需求,该国有可能通过在海外设厂生产压铸件,或者向海外采购,其地域目标则主要集中在南美、欧洲、东亚以及东南亚一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压铸企业获得ISO9000、QS9000、ISO/TS16949以及ISO14000等国际认证的工作不但十分重要,也是我国压铸企业在管理上升级、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拿不到必要的认证,很难获得好的订单。
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据更广阔的压铸市场,我国压铸工业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其中又以工业结构和技术趋向这两个方面的改变与进步为显着特征。在工业结构方面,专业压铸厂的数量必将增多且规模逐步加大,有的还会延伸其后续加工服务;压铸企业则呈出相互合并、联合、依附的趋势;合资、外资、合营、合股等形式的压铸企业将会增加;一部分压铸厂会考虑加入舰队式的采购公司,成为供货商/制造商/承包商组成的集约化成套公司中的一员。此外,很多零部件供货商也将自行设立压铸厂。
我国的压铸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初具规模,不过,我国压铸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压铸产业已经成为不可回转的趋势,我国压铸产业怎样在未来的发展中把握住机遇决定着压铸业发展的命运,首先,国内压铸企业应该大力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的调整压铸产业结构,把建设绿色生态产业作为发展的目标。其次,要积极的拓宽市场,改变经营管理模式,引进相近技术和设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抓住机遇,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跃升,汽车零部件的压铸件市场不断扩大,我国压铸工业应在以此为契机的同时,全面拓展其它工业门类的压铸件市场领域,为开创中国压铸工业的飞速发展时代而努力。
---- 文章出处:中国压铸模具网 www.mould.org.cn 欢迎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