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汽车模具行业,王荣辉是技术研发领域迅速成长起来的后起之秀。作为瑞鹄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技术中心主任,富士瑞鹄技研(芜湖)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与奇瑞、与汽车模具的结缘,尤其是从认知到践行的演变过程,与他的两个“第一次”感触有关。十几年来,正是这两个“第一次”,激发了他在汽车模具领域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1999年,从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毕业的王荣辉,来到了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那时,奇瑞刚刚创业,由奇瑞人自主研发的第一款汽车,以优美的流线型设计吸引了他的眼球。当他第一次看到了奇瑞进口的体积庞大的模具,由衷感慨:“怎么这么大,完全和课本上不一样啊。”
加入到奇瑞模具的开发行列后,汽车模具领域存在的技术壁垒深深刺激了他。他说:“当时,由于我国汽车模具行业尚未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大型模具只能依赖进口。要发展民族汽车模具产业,就要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2001年,他选择了赴合肥工业大学深造,通过充电提高从事汽车模具研发的能力。4年后,他学成归来,投身到瑞鹄模具研发团队。通过调研实践发现,国内汽车模具技术与国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沉淀和创新能力不足,在加工数模的处理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另一方面,模具配套体系、模具材料发展滞后,二次开发、虚拟制造的能力不足。找到了症结所在,他全身心投入到模具研发中。
“一开始,我们在认知和操作上存在许多盲点,只能拿出二维图纸,依靠图纸进行设计研究。”他说,面对不利条件,他们越挫越勇,利用先进的云计算平台,吸收、消化并尝试运用汽车模具制造领域的尖端技术,不仅实现了三维设计和冲压仿真模拟,模具强度和运动干涉分析,以及设计软件的二次开发,而且实现了模具设计模式的模块化、集成化。通过白光扫描、虚拟合模等技术,大大缩短了制造周期。
此后,在他参与下,瑞鹄模具技术中心应运而生。他带领研发团队在开展设计软件的二次开发、提高产品开发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同时,出色完成了模面高速加工技术开发项目以及汽车模具制造CAD/CAE/CAM系统产业化项目等4个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发任务。当他率领的研发团队第一次完成了瑞鹄汽车模具重大部件的自主研发,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奇瑞汽车终于用上了自己生产的模具。”
“让广东汽车产业用上自己的模具。”这是王荣辉不断鞭策自己的话。为了践行这个诺言,他始终瞄准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最前沿技术,把工作时间自觉延伸到了每个休息日、每个夜晚。
当时,如何提高汽车覆盖件模具尤其是汽车侧围模具的研发、生产能力,是我国汽车模具企业的共同课题。他说,模具产品的质量、周期及制造成本,主要取决于设计开发技术及制造技术水平。在他参与下,瑞鹄模具主动与国外知名的模具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成立了以同步工程、模具设计及技术支持为主的技术公司。此后,他牵头组建了QC质量攻关小组,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优化开发方案,另一方面对模具表面处理等环节合力攻关。通过合作研发和技术攻关,成功破解了该项课题,提升了瑞鹄模具整体技术水平。
如今,在他的主导和参与下,瑞鹄模具已启用了先进的PDM、ERP、MES系统,实现了设计、制造的信息化;打通了各管理环节的信息孤岛,实现了管理尤其是成本等管理的信息化。
一位技术员举例说,在模具冲压过程中,一根头发丝掉进去就会导致不合格。2008年,瑞鹄自主制造的第一款侧围下线。当大家看到它时,几乎都惊呆了,冲压出来的部件严重变形。这就意味着,不仅可能造成300万元的损失,还将耽误制作周期,给企业的信誉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当时,王荣辉在四川出差。当技术员打电话告诉他后,他连夜从四川赶回芜湖,召集大家讨论解决方案。此后,他带领研发团队没日没夜地投入技术攻关,经过半年时间的攻坚,终于以最优化的方案解决了这个问题。
几年来,正是他的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带领研发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他主持的技术中心,被评为“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了我国一流水平,开发了奇瑞公司多款车型的整车模具,在汽车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方面已与我国先进水平同步。其中,主持的“顶盖翻边侧翻边模”项目荣获第十二届广东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精模奖二等奖。2012年,王荣辉被评选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
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观察,瑞鹄模具的崛起,带动了芜湖周边二三十家模具制造厂的兴起。瑞鹄人利用自己的设计和标准,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也带动了一个产业链的发展。如今的瑞鹄,不仅早早地脱离了进口,而且其制作的车身侧围更是直接供货给我国的北汽、吉利、江淮、广本、上汽等公司,此外,福特、林肯、通用等国外知名汽车厂商也和瑞鹄展开了一系列的合作。
---- 文章出处:中国压铸模具网 www.mould.org.cn 欢迎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