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0年中国成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之后,凭借人力和劳动力,国内模具制造业一直在国际市场上保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经过30多年的拼搏,中国制造坐上了全球规模第一的交椅,同时也步入了一个国际市场上两头受压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中国制造”在高端市场上备受发达经济体挤压。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在中低端市场上的成本竞争优势渐失,不断上升的成本,倒逼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把投资和订单转向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
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分析认为,中国模具制造业的困难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用地日益紧张、附加值低等;外因方面,发达国家遭遇金融危机,需求低迷,外企转移工厂到越南等国。因此,中国制造业应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移动,即由单纯加工向设计和销售领域发展。
“中国制造”能够上水平、上台阶、上档次,离不开众多中小企业的鼎力支撑,更离不开中小模具企业制造水平的快速提升与进步。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中小模具企业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的诉求进一步强烈,危机意识让中小模具企业不得不活跃在市场的最前端,他们能最快最直接地反映市场的变化和新需求,他们对新科技创新成果的需求也最迫切。
罗百辉指出,我国的中小模具制造企业大多产能比较落后,不具备高精制造的实力,高端产品50%依靠进口,缺乏精密产品的设计开发经验,同时缺乏专业的人才和无法承担持续的精密加工设备的投入,导致大部分精密制造企业采用定制、外购的方式解决精密设备的来源问题。
罗百辉认为,中小模具企业构成了“中国制造”的主体,也是行业发展的活力所在,如果没有尽快提升中小模具企业的实力,这一部分的基础就无法夯实,产业基础就不牢靠,无法更好地推动行业的发展。
---- 文章出处:中国压铸模具网 www.mould.org.cn 欢迎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