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川红火一时的多晶硅生产企业,目前除个别企业还有少量生产外,其余已全部停产。而类似整个产业低迷的悲惨景象并非个案: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30%的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仅为75%甚至更低。产生过剩背景下,企业应如何求生存?四川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说,网络营销或成为这些企业的救星。
9月14日,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四川弘道经理学院承办的《企业家大讲堂》第二期在西南财大开课。四川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到场发表了《产能过剩与企业竞争力》主题报告。王海林谈到,未来四川网络的营销额至少应占到实物营销的50%,为此他建议四川企业将生产的产品更多投入到网络营销中去,“这样在降低物流成本和营销的费用同时,可以快速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产能过剩企业应从多方位应对
王海林说,由于生产领域的重复建设,供给过快扩张以及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财政危机导致的购买力下降,使得我国各行各业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如传统产业中的钢铁、水泥等行业,其产能利用率为70%-75%。而新兴产业如风电、光伏发电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更是低于60%,“导致这些现象的出现,是产业盲目扩张的结果。”
在全行业产能过剩状况下,企业应该怎么办?对此王海林说,企业首先要靠坚持增强创新能力来消化产能过剩的冗余,“在传统产业方面,企业应在产能过剩时期降低物耗,提高增值率和通过控制成本赢得竞争力。”王海林建议企业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根据细分市场来推出适应相应消费层次的产品。同时,选择适宜的市场渠道,重点就是抓好电子商务。最后,找到新兴产业的创新空间并大力投入。
电商出世企业应注重网络营销
谈到企业如何才能有效降低成本时,王海林反复提醒企业要重视网络营销。“网络交易不但能有效降低营销费用,而且网络交易已经占据了交易市场的半壁江山。”王海林介绍说,根据预测,到2015年时整个社会消费品总额将达到32万亿,其中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将达到18万亿,“就四川而言,四川社会消费品总额2015年的目标是达到1.35万亿,预计电子商务占有份额会超过1万亿,可见其市场前景的可观性。”
王海林提醒说,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能更多进入网络进行营销,就可以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综合性地降低营销费用,从而具备充分生产的先发性优势。“在中国新一轮促进信息消费政策里面,更加强化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目的是更快促进网络电子的消费能力”,王海林提醒企业家一定不要忽略这个因素,因为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可能未来这个领域里面能够做的事情不仅只是营销,“今后你的设计和研发,甚至你的服务都可以放到这个平台上来完成。”
记者获悉,《企业家大讲堂》大型主题学习活动将总共举办六期。有关方面将邀请名家从政策解读、经济透析、社会热点、经营管理、创业创新等角度进行分析,并按照中小微企业的需求和服务中小微企业家成长设置专题内容,同时通过整合全国性知名财经媒体资源,为四川省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提供一个对外展示宣传和交流的窗口,以此打造开放性的交流合作平台。
---- 文章出处:中国压铸模具网 www.mould.org.cn 欢迎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