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的经济方法是指企业运用经济杠杆对劳动者进行利益引导与约束的方法。经济方法的实质就是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用利益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因而它也属于一种“软约束”的管理方法。下文将详细讲解到企业管理之经济方法,让企业发挥其积极作用,又防止其消极作用,克服其局限性。
第一、间接性。经济方法是通过杠杆原理,找出一个支撑点,来调节人们的经济利益,而不是直接干预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因而其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比行政方法要慢一些。
第二、有偿性。经济方法是依靠利益机制来调节职工行为的,职工要想多得利益,就必然多作贡献,不能不劳而获。
第三、平等性。经济方法承认企业内部各单位和各职工在获取自己利益上是平等的,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每个部门和职工的成果。
第四、关联性。某一经济杠杆的运用会影响到其他经济关系,因而,在运用经济方法时,应对各种连带影响要进行充分的了解,避免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
经济方法的主要形式有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罚款、违约金、索赔等。
工资是我国职工劳动报酬的基本形式,要充分发挥工资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主要根据按劳分配原则来进行。目前许多企业实行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拉开工资档次的做法,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奖金是超额劳动的报酬,它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一种补充形式。目前企业在奖金分配上基本趋于平均主义,这难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奖金实际上已变成附加工资,失去了奖金的激励作用。
津贴是对从事特殊工作岗位的职工给予的一种补贴,如岗位津贴等。
福利与工资、奖金不同,它不遵循按劳分配,而是一种共享的经济利益。它对于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有一定作用。
罚款是指对于那些违纪、违章、工作失职者进行的一种处罚手段。只有奖励,没有惩罚的管理办法是不封闭的,只有实行必要的惩罚才能约束一些人地不轨行为。
综合上述,在企业管理中要正确地运用经济方法,就必须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如建立一个科学的核算与考核体系,有一个公平的劳动竞赛环境等方面。。.
---- 文章出处:中国压铸模具网 www.mould.org.cn 欢迎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