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称,泵阀企业只有有效清晰地认识行业现状,不断加强优化自身产品,加强忧患意识,强化企业文化及市场服务理念,只有做到稳中求快、快中求精、精中求稳,才能让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泵阀行业大潮中求生存、谋发展。
“产能过剩”并非中国独有,任何增长都是有限制的,在个体的增长触及到极限后,就不得不将原本用于增长的过剩能量消耗掉,保持自己不致崩溃。各行业协会牵头调研制定化解产能过剩总体方案,重点将解决钢铁、造船和阀门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这标志着“去产能化”大幕拉开。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成熟经验,治理中国式产能过剩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重大课题。
20世纪60-70年代,为了缓解国内制造业的过剩产能,日本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采取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顺贸易偏向的投资战略,将比较劣势产业部门渐次外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受日元升值的影响,日本国内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对亚洲和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投资,向海外转移过剩产能。在此过程中,日本不仅形成了母国与投资国之间垂直分工,带动本国技术和设备出口,而且通过大规模海外投资,使其制造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转向了具有高附加值生产率的金属工业、化学与机械阀门工业,即形成了以重化学工业为核心的制造业结构,形成了制造业拉动的双引擎。
阀门产业经过前些年高速发展,工业产能过度扩张,市场环境恶化,虽然总需求逐年有所增长,但远远赶不上供给能力增长,比如球阀、闸阀、截止阀这种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产品质量不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工业管理水平落后、知名品牌缺乏、发展方式粗放等矛盾,已经使行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今年中国阀门企业面临出口压力增大的局面,利润水平不断下降,众多阀门企业纷纷通过扩大出口以求得生存,阀门产品出口金额随之逐年递增。阀门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从偏向数量、规模扩张转向更注重追求质量、效益,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促进中国阀门行业的良性发展。而受限于技术壁垒的其他中小型阀门企业,可以考虑地暖分集水器等阀门需求量大的新兴细分领域,增强工程配套能力,提高阀门产品附加值。
随着阀门技术的不断发展,阀门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与之对应的阀门标准也越来越不可或缺。阀门行业产品进入一个创新的时期,不仅产品类别需要更新换代,企业内部管理也需要根据行业的标准深化改革。
因此,通过重新“洗牌”的过程的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从偏向数量、规模扩张转向更注重追求质量、效益,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促进中国阀门行业的良性发展。而受限于技术壁垒的其他中小型阀门公司,可以考虑环保阀门、节能阀门需求量大的新兴细分领域,增强工程配套能力。还可以通过“走出去”在其他国家生产,当地销售或出口阀门产品,绕过相关国家的贸易壁垒。积极主动地创造外需,加快中国产业资本走出去,积极推进“产能输出”战略,不仅可以缓解内部供需矛盾,也将为中国的阀门企业全球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影响泵阀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钢铁作为泵阀产业的原材料,在环境压力逐渐加大的今天,其亟待转型。钢铁行业将会面临减产的危险,减产将导致短期内钢价上调,导致泵阀行业的成本提高,造成泵阀行业短期的价格波动。因此泵阀行业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二:近年来,我国泵阀行业发展迅速,不仅泵阀生产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其产量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比较尴尬的是,中小型及民营泵阀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增速比较多,所占比重比较大。而大型泵阀企业较少,国内泵阀行业品牌性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差。从泵阀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泵阀行业本身也面临着淘汰落后产能的风险。
三: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钢铁、建筑及其上下游产业来说市场急剧萎缩,这对依赖这些产业发展的泵阀行业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虽然,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泵阀行业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但也使得泵阀行业内部的弊端也暴露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优胜劣汰,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四:我国泵阀行业内销市场十分广阔,而出口市场却略显单薄。
因此,要想发展好阀门产业,必须调整好发展思路,增强发展的信心,强化企业管理,推进技术进步,重视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保持这样的思想和持续进步的动力,我国阀门骨干企业一定能够赶上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企业。
---- 文章出处:中国压铸模具网 www.mould.org.cn 欢迎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