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接受中国产经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模具制造等传统产业要密切结合,不能忽视传统产业的基础作用,要把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起来。新一代信息技术覆盖面广、渗透性强,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无所不在、无处不包,在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开始就要注意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在生物产业方面,大力发展基于生物技术的创新品种和生物药物产品,培养海洋生物产业,促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范围更加广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开展通用飞机和直升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以及轨道交通、海岸工程等等,发展新一代卫星导航和运载火箭等等。新材料产业,主要是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的结构材料以及高性能的纤维和复合材料的发展水平,另外还有纳米、超导、智能等等共同的基础材料研发。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加贴近人类的生活,要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要大力推进节能汽车的发展。
模具行业网络营销前景广阔
我国模具行业信息化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但是由于受管理体制、传统观念等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往往流于形式,往往只能在部分领域实现信息系统的部分职能,甚至成为形象工程,成功案例不多。近两年来,模具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信息情报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迫切需要生产企业将信息化提升到长远规划、战略发展的层次上来。罗百辉解析说,模具行业的信息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指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二是指模具行业的信息化。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术统筹管理企业的所有信息,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研发能力、经营水平,其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模具行业的信息化,是指通过现代因特网技术构筑模具行业的信息网,以优化资源配置,以信息流部分取代人流和物流,大大提高了行业的运营效率。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为行业的信息化提供技术基础,反过来行业信息化为企业内部信息化提供发展的舞台。
2002年开始,模具行业的火爆行情,有力推动了企业之间联合重组的步伐,国外模具巨头也纷纷登陆中国,与国内模具生产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形成一种群雄并起的局面。WTO产业保护期结束的日子越来越近,国内模具市场的国际化的进程也是快马加鞭,届时国内模具生产企业将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不仅在模具技术上我们与国际水平有着差距,需要提高技术水平,而且在经营管理上我们也应该借鉴吸收国外同行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和成功的企业信息化模式,结合国内企业的管理实际,尽快实现国内模具行业的信息化。这在客观上要求行业构建国内模具行业信息平台,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和竞争环境。
这两年国内汽车模具行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种良性的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资金保证和动力。总的来说,合资合作企业、外资企业的信息化做得比较好,整车生产企业优于改装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也确实从中受益,如一汽大众、长安、柳州五菱等,ERP、CRM系统得到普遍使用。企业的信息化需要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例如东风模冲公司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经历了由“传统流程信息化”→“IT为主的信息化”→“业务流程再造和IT促进的信息化”思路上的变迁。现在企业信息化已经越来越得到模具行业的广泛认同,企业之间也通过网络联系,使得电子商务空前火爆。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和行业的信息化前进的步伐,尤其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对于国际同行来说,国内模具行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水平接轨尚需时日。在企业内部还存在着许多实行障碍。
1.观念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是一种将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手段。“眼见为实”的传统观念障碍在一些企业还未能突破。
2.管理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涉及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战略,组织机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重组,而一些企业还残留着计划经济时代落后的经营体制和管理方式,这已经成为企业进行信息化的主要障碍。突破现存的落后的管理方式,重组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才能为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铺平道路。信息技术带动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同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的融合才能给企业带来质的飞跃。这些都是在企业高层介入下才能完成的,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重视并参与信息化工作,特别是在信息资源规划阶段。因为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资源的规划直接关系到如何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此外信息资源规划涉及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只有高层领导才能决定这些重大的事情。
3.认识的误区
许多模具生产企业把信息化规划看成是有计划地购买管理系统,在其规划方案中主要体现出来的是财务系统、ERP系统、SCM系统、CRM系统等投资计划,好像经过若干年后,这些系统都购买齐全之后,企业的信息化也就达到一个高度了。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企业信息化的目标需要不仅体现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和效益指标上,信息化的效果要体现在全面的投资上面,信息规划不仅仅要考虑到信息管理系统和投资效益,除了规划问题之外还要解决好人力资源问题、安全问题等。
4.信息资源规划问题
在模具生产企业内部,不论产品的设计、材料配件的采购、加工制造和总装,还是销售和客户服务等过程,无不充满着信息的产生、流通和应用。传统企业各个部门各自为政,这些信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开发利用。即使各个部门引进或者开发了自己的应用系统,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根本无法发挥信息系统的巨大效益。
实现每个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频繁、复杂的信息流畅通,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不进行统一全面的规划是不可能的。信息资源的规划作为企业信息化基础工程,就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梳理业务流程,弄清信息需求,建立企业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衡量现有的信息系统及各种应用,符合的就加以继承并加以整合,不符合的就进行改造优化或者重新开发,从而积极稳步地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5.人员配合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一项战略工程,从决策决定到组织实施,都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参与,组织好队伍,两类人员(业务人员与系统分析人员)的密切合作,搞好计划控制。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小组是按照职能域划分的,一般一个小组有一名系统分析人员和几名业务人员,有的业务人员通过信息化过程的实践和学习,成长为用户分析员。
企业信息化工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这两类人员能否密切合作。在需求分析阶段,要注意发挥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系统建模阶段,则要更多的发挥系统分析员的知识与智慧,但还要注意吸收业务人员的管理经验和业务判断能力。
6.控制和协调的问题
在信息化过程中,必须有严谨周详的计划和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协调。
控制:首先,控制系统的规模。系统的目标和边界界定后不应该在建模过程中不适当的膨胀;其次,控制系统的细化程度,不论功能模型还是数据模型要做到分解与细化得当,处理好分解与集结、粗与细的关系;最后,控制一致性,认真执行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凡是不符合标准的要及时纠正。
协调:首先要协调好部门和整体之间的信息利益,克服信息私有和自采自用的倾向,追求信息共享和全局信息资源优化管理;其次,协调好两类人员之间的关系,注意调动和保护两类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再次,协调好个人与集体、小组与大组之间的关系。
罗百辉表示,未来几年模具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将会出现以下发展趋向。
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模具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开始提速,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子商务的应用将更加普遍和深化。随着各个生产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逐渐完善,各公司之间的商务活动将改变过去“线上交谈、线外交易”的情况,网上交易将更加频繁普遍。这不仅对信息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云计算助力企业信息化腾飞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也不断的改善。而针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相关问题,沈阳机床顾问牛孟渔称:“‘两化融合’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信息化在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表示,技术融合是产品创新的重要保证。
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消费群体对大型、高档、全个性化的装备制造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大型、高档、全个性化产品的最佳生产制造模式是‘项目管理和项目制造’”,牛孟渔还强调,大规模定制是制造业生产模式转变的又一方向。
进入2011年以来,云计算的概念在政府、厂商以及传媒的不断推动下变得越来越热,云计算的落地应用也在不断涌现,罗百辉指出,云计算将是中国IT产业不能再错过的发展机遇,借力云计算推动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全面提升中国的整体竞争力迫在眉睫。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经营成本不断高涨以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双重压力下,进行信息化改造势在必行,但是受限于观念、资金以及人力等诸多障碍,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直没能进行实质性的进展阶段,直至云计算的出现,以及包括中国最大的在线应用提供商百会这样的云计算应用厂商的涌现,才让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可以完全摆脱过去的种种桎梏,尽享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利。
云计算具有可以将信息化建设过程交付给专业服务商进行托管、按需获取服务以及快速伸缩性能的优势,这对中小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在传统IT时代,获取信息能力的过程往往意味着首先企业要有一支自己的专业IT服务团队,这不仅意味着额外的庞大人力成本开支,更要求企业的主管自己也具备一定的IT意识和技能。除此之外,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授权都必须一次性采购,这就要求企业要一次性付出一大笔成本来进行部署和实施,而且一次性的投资势必要冒着一旦投资失败,在信息系统完全不能够满足企业使用需要的情况下,退出成本居高不下。云计算的出现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百会提供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就可以让企业主自行选择其所需的信息产品和服务,选定后企业不需要购买硬件和软件授权,更不需要自己建设IT服务团队,直接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获取相关信息产品和服务。而且获取服务的成本可以完全由自己灵活把握,最初在试运行阶段可以只购买少数使用者以及短期的授权,如果试用下来发现适合自己的企业,再购买更多用户以及更长时间的授权。而当企业想压缩规模或者停止服务,完全不需要考虑退出成本的问题,随时停止续费,随时就可以结束服务。这种灵活而且便利的方式,让中小企业可以更为自如地实现信息化建设进程,更快快速地享受到信息化所能带来的诸多利益。
更为重要的,基于云计算体系的在线应用服务,如同其他互联网应用一样,其天生就具有为协作而生以及更为易于集成的特征。百会旗下提供的二十余款各种信息化应用,从在线Office到企业邮箱、从客户关系管理到项目管理、从在线储存到知识管理等工具,都非常适合于企业内部以及内外部直接的协同和合作。同时这么多企业运营所必须的工具都可以通过同一账号登录使用,彼此之间天然集成,让过去同一企业中各种不同的信息化应用需要各种账号密码进行登录以及信息流转不畅的问题得以完美解决。
通过云计算,在以百会为代表的云计算应用提供商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将插上腾飞的翅膀,一次性跨越漫长的发展过程,直接站上与世界接轨的先进行列。
资金管理软件引领企业信息化新浪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企业经营规模日益扩大,并呈现集团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数据显示,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达到60家,其中民营企业达到5家。另外,在排名前200强的企业营业收入占全部企业的80.46%。可以看出,资源向大型和特大型企业集中的趋势比较明显。然而,由于企业规模扩大和产业多元化发展,导致企业资金趋于分散,许多大型集团企业面临着高存款、高贷款、高财务成本的“三高”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强化资金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成为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以资金管理软件为代表的专业管理软件在集团企业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罗百辉分析认为,面临新的市场环境下,资金管理已经成为后IT时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利器。
目前,资金管理软件系统在集团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立项、到审批、再到资金支付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审批制度。将资金管理软件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中,从而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与经营效率,并且有效控制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与ERP软件相比,资金管理软件堪称是IT软件技术与金融完美融合的产物,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管理难题,尤其是对于上市的集团企业来说,资金管理软件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罗百辉指出,进入2011年以来,集团化、资本化、多元化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资金管理方面滞后的集团企业,将面临着盈利能力下降,亏损,甚至被兼并整合的危险。可以预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更显得尤为重要的形势下,资金管理软件将引领新一轮的企业信息化浪潮。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管理已经成为集团企业管理的核心,除了一般的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外,还有金融机构特殊的核算业务,需要分析集团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且实现与银行的无缝对接。专业资金管理软件的优势就在于,对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和商业银行运作流程长期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且可以根据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及服务。管理软件在具备普通IT技术功能的同时,还需要切入智能化的分析模块,为客户的金融运作提供支持。专业资金管理软件应用最新的网络和电子银行技术,在多家商业银行的配合下,开创新地为企业提供资金流管理的解决方案,有效弥补了ERP软件在资金管理方面的不足。
企业所处宏观和微观环境的持续变化,促使企业必须通过技术手段促进管理转型,除了基本的账实相符外,企业的财务管理还需要考虑到盈利性、资本成本以及主营业务外的资金运营,企业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也从IT支撑系统和基础资源建设向更专业、更精细的业务管理软件过渡。以资金管理软件为例,国内著名调研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2008年中国资金管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资金管理软件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6.5%,到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81亿元。
OA选型原则与ERP项目应用
处在成长初期的中小企业有着什么样的根本需求?就是生存和发展的需求,生存与发展是超越企业一切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小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所以生存和发展就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核心需求。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要实现信息化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选择简单易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要有强大而具有责任心的服务商,还有行之有效的方案,这样信息化起步就快,见效也快。
首先,中小型OA软件应采用Mysql数据库,这是现有产品中运行速度最快的数据库系统,并且用户权限设置简单、有效,具有非常出色的逼近高端数据库的性能,更重要的是该数据库是开放免费的,这样就为用户降低大量成本。
其次,中小型OA系统应主要集成包括内部电子邮件、短信息、公告通知、日程安排、工作日志、通讯录、考勤管理、工作计划、网络硬盘、工作流、讨论区、投票、聊天室、文件柜、人事档案、工资管理、人员考核、办公用品、会议管理、车辆管理、图书管理、手机短信、CRM、列车时刻查询、电话区号查询、邮编查询、法律法规查询、万年历、世界时间等多个常用价值的功能模块。
再者,中小型OA的易用性应非常强,在安装维护上提供了采用独有技术开发的傻瓜型安装工具、配置工具和数据库管理工具,用户可在1分钟内自行安装完毕,无需专业人员即可自行维护。
另外,与动辄十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其它OA软件相比,一些中小型OA仅两三万元,性价比很高。
需要指出的是,OA系统不象ERP,其需求一般比较标准,其技术复杂性也不是很高。所以,高价绝不是选择OA产品的正确途径,应该着眼于软件的实际价值。不能说原本挺便宜的东西,人家一提价我们就认为其品质上有了质的飞跃。也许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最多换个包装,穿个马甲就打着高价的幌子来倒卖呢。为满足中小企业用户喜欢“小而全”的特点,有的OA集成了人事、客户、财务等功能模块,这些模块往往是“看起来很美”,但并不能代替专业的管理软件,只能做最简单的记录和备份工作。目前OA系统的设计理念更趋向于建立一套通用性较强的平台,提供各种通用性高的功能模块并使这些模块具有最大程度上的可定制性,以此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而不是为了好看,捆绑一些多余的功能。
推广实施OA,根本目的不仅是帮助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更重要的是透过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实现管理的提升、业务的改善。这就决定了企业在OA选型过程中必须立足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逐一对照,从产品和供应商方面认真综合比较,以主流的企业办公自动化软件为目标,最终选定企业所要用的OA。罗百辉认为,中小企业选择OA软件既不能求大、求全,又不能随便、凑合,必须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个实用、适用、易用、通用、性价比高的软件,只有这样才能让软件在自己的企业内发挥最大的功效,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回报。
ERP项目的迅速实施和快速运用,极大提高了模具企业运作的效益和管理精度,客户满意度上升,企业整个效率获得了明显提高。
ERP新系统亮点
为更好符合满足模具行业特性需求,并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在标准ERP功能上对估报价、平行工艺、计件薪资、成本分摊等模块作了个性化定制。
1、模具制造,原材料专用度高、采购周期长。系统提供采购模式,按订单采购的流程操作。
2、标准估报价系统:模具业特有的工价模式在原有基础上无法支持,因此针对性增加功能:
支持同一产品相同,不同制造工艺等情况,不需要分开估价。
产品可分开部件进行报价。
不同工序估价,可选择不同计价方式。
根据产品各种明细属性,自动核算材料用量及成本。
估价过程中提供开版支持及不同开版方式的材料用量。
提高报价准确度。
利润预估实时化。
行业工价和成本价对比,持续完善报价过程。
提高客户满意度。
3、因模具工艺流程长、工艺复杂,需要实现不同产品合并生产,实现同一产品工艺联动生产,因此增加功能:
各生产线可同时领料
各生产线可分开报工,互不影响。大大减少了工单、工单领料、入库等单据数量。
工单报工,可自动抛转计件薪资中的人员报工信息。
4、实现计件工资管理。
可定义不同产品、不同工序、不同班次、不同类型员工的薪资类别。
根据核定金额及报工数据中的数量及时间来计算相关人员的计件工资可按月考勤时间计算超产、欠产额。
5、模具业ERP不仅是帐务系统,同时也是事务管理系统,例如,销售、采购、生产等管理,需要传递非常多的工艺信息等。在新系统上,增加了工艺信息的流转。
6、在标准ERP系统基础上,应模具行业的特色,增加流程图功能。
报价、简易模打样、模具制作、生产过程的流程图支持。
7、样品管理。可记录样品使用材料明细过程和变更信息。
8、管理改善:
增加专职工艺组负责生产制令的开立,减少生产参数、原来用量、生产时间的误差。
建立按单据发料、及时报工等制度。
9、系统面配合科学合理:
产品结构扁平化。
各工艺段标准产出量自动计算。
原料发放精确到各工艺序,并且所需原材料自动计算。
一张制令可多部件同时生产,报工互不干扰,实现平行工艺。
前后工艺紧密结合,相互制约。
实现自动排产,精确到机台。
10、方案效益明显提升
针对这个管理典范,解决方案带来的定性(管理上的提升)和定量(直接的效益)的效益告别过去原材料消耗的一笔糊涂账,物料追踪清晰明了。
工艺变更严谨、灵活。
生产过程追踪一目了然。
现场数据及时准确。
APS排产快速、合理。
11、成本管理
原材料、费用对应到各成本中心、各工序。
各工序费用可灵活定义到会计科目。
不同原材料、费用可选择不同分摊计算方式。
高效准确的费用查询改善。
严谨、灵活的库存成本、在制成本调整方案。
---- 文章出处:中国压铸模具网 www.mould.org.cn 欢迎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