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模式做不大,固守模式做不长,营销模式的形成是市场环境的衍生物。因为特定的环境与营销资源的结合催生出不同的营销理论,每一种类理论的形成都意味着一种创新,每一种理论的应用都代表着一种模式。
然而,市场环境条件的瞬息万变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固有营销模式的变化。从而在每种营销模式的立与破之间形成模式变迁的规律。
从模具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其营销模式的立与破亦有着自身的规律。那么模具行业营销售的变迁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在其营销模式的立与破之间形成了怎样的规律?模具企业对于营销模式又该如何选择适合当前发展的营销模式?
对此,本期特别策划从营销模式的演变、营销模式变革、网络营销模式、从机会模式到战略模式等方面将对模具企业的营销模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精辟解析。
模具企业营销模式的演变
徘徊在规模利润模式与品牌利润模式的模具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的考验时,该如何进行权衡及选择?模具企业的盈利模式又是什么?
当下是一个营销的时代,尤其是在产品富裕,产品同质化愈演愈烈,市场竞争近乎炽热化的时期,市场营销模式的立与破对于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指挥棒下,企业的营销模式也总是在立与破之间徘徊着。这也正是企业营销模式演变课题成为行业专家、学者研究热点的原因所在。
所谓营销模式是特定环境下营销要素与营销资源的最佳结合,当一种成功的做法受到大面积推广时即为一种模式。营销模式是特定营销环境的产物,环境变了,模式也要变。模式的变亦是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种模式发展到极致就是模式的末日。企业的终极目标是长期而稳定地获取利润,赢利模式是企业最重要的模式。因此,要持续获利就要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改变模式。
没有模式做不大,固守模式做不长,这就是模式围城。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突破模式,又不断创立新模式的过程。模式的立与破形成了模式变迁的规律,我们将此称为营销模式演进图谱。这一规律对于服务于制造业的模具行业而言同样存在。
规模利润模式
每个行业的幼稚期通常都有暴利或厚利,规模不大照样赚钱。此时,企业赚取的是单件利润。多数白手起家的人正是靠丰厚的单件利润赚取了第一桶金。
而时下很多模具企业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所发展起来的。30年的改革开放,逐步释放了生产力。与此同时中国的模具行业在工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模具企业的数量也是不断被刷新记录。在行业发展初期,众多企业通过为一些大型老牌模具厂进行单件模具配套而赚得第一桶金,诸如江浙一带由初期作坊式成长起来的模具企业。
但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因劳动力的优势吸引着欧美模具工业不断向中国大陆进行转移。由此,引发了当时一些企业家对于单件利润模式的思考:“既然规模不大照样能够获取丰厚的单件利润,那么做大规模岂不是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吗?”从而产生了目前所说的规模经济。对于当前中国模具行业来说多数模具企业仍然处于规模经济阶段,其营销模式亦可以归类为规模利润模式。
在目前的中国模具市场中很多没有做大规模的企业,希望通过做大规模赚取规模利润;而一些已经做大规模的企业反而陷入了规模不经济,由此并产生了规模围城。这就是说规模经济走到极致就性成了规模的不经济,所以说“规模是规模经济的末日”。
规模经济的生存条件不是规模而是高成长,高成长不断地分摊成本、产生信心,高成长形成更大的赢利预期。一旦失去高成长,规模就会变成规模不经济。中国模具企业成长的初期,多数企业高度分散,规模弱小,这正是规模经济生存的最佳土壤。现在,不少企业已经实现了企业的规模经济模式,此时规模经济的末日已经来临。中国模具企业应该及时打破对规模经济的依赖。
品牌利润模式
同样的品质,价格卖得更高;同样的价格,数量卖得更多一一这就是品牌利润模式。
品牌即代表了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力量和价值,不同的品牌能够体现其在市场上不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包括质量控制能力、营销传播能力、营销服务能力、营销渠道的扩展和控制能力,以及对市场的观察和判断能力、研究和开发能力等。
细究当前中国模具市场,真正能叫得响的属于中国自己的品牌模具企业和品牌模具又有几家呢?自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开展了“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的推荐授牌工作,来自国内包括一汽模具、海尔模具等在内的50家重点骨干模具企业获得此荣。不难发现,这50家模具企业也已不同程度地在从规模利润模式向品牌利润模式进行过渡。
品牌利润模式的创立来自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并不能提高产品价值,却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当规模难以扩大或规模的扩大无法降低成本时,企业只有提升产品价值和价格获取更多的利润。此时,企业必然进人品牌经济阶段。中国模具市场50家企业的品牌利润模式与之3万余家企业的规模相比,还略显单薄。
营销模式的创力与做大做强的路径
“做大”是基于人的本能,“做强”是基于专业的分析,“从做大到做强路径”是智慧的抉择。中国企业在做大和做强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标杆,中国企业应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呢?学习跨国企业?中国企业既无法学习跨国企业的现在,因为中国模具企业没有那样的“江湖地位”,更无法学习跨国企业的历史,因为它们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无法重复或浓他们数百年的历史。
作为一个追赶型国家,中国模具企业在24年的时间内要完成跨国公司数百年的历史进程,因此,中国模具企业的最佳标杆应该也是追赶型国家的成功企业,同样曾是追赶型国家的日本和韩国企业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系。
因此,模具企业的营销模式的立与破,其最为根本的就是对自己优势的了解。比如,有的公司技术比较过硬,那么他们在模式设定的时候就是强调自身技术对产品质量的保证,使客户感觉到一种安全。如果企业技术本身不过硬,就不可能制造出优质产品,我们都承认瑞士军刀的卓越,以及德国人对于技术的专注,这就形成了他们国家营销的基础。同样,企业技术过硬也会形成企业营销的基础。就产品本身而言,除了其自身的要素之外,还与品质、价格、交货期等具有极大的关联性,也会影响到产品的营销模式的设定。特别是同类企业越来越多,产品的生产方式几乎相同,如何使这三者有效的结合,打造自身的优势,也会成为我们营销过程中的有利因素。这些要素,以及独到的服务就会在客户的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是企业获得一种金钱难以购买得到的影响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美誉度。如果说技术和产品的要素是营销的硬指标的话,那么服务就是产品价值的延伸,就是营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软指标。有一位营销大师说过,未来如果只有一种产品的话,那就是营销。
---- 文章出处:中国压铸模具网 www.mould.org.cn 欢迎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