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从“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来看,《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指标、任务、工作等基本上都可顺利实现。塑料加工业保持了平稳发展,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不断提高,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技术进步明显加快,装备自主化水平稳步提高、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
从2014年起,协会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充分吸取众多企业家、专家、各专委会意见的基础上,向六届五次理事会提交了“十三五”规划框架初稿,目的是进一步听取理事会意见,以便更好修改和完善,使规划更加符合行业实际,更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方向,更好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更有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
“十三五”是我国完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关键时期,是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最低门槛的重要的历史阶段,同时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大潮与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的重要节点,是深化改革开放、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是塑料加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时期。在此大背景下, “十三五”对塑料加工业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既要全面满足小康社会需要又要与初步进入高收入国家发展水平相适应,最根本也是基本的任务是在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下,全面推进塑料加工业迈向产业中高端,加快推动产业升级。
“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加快塑料加工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提高塑料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为重点,大力实施赶超战略,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力实施高端化战略,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加快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力争在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上取得新的突破,为塑料加工业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打好基础。
“十三五”需把握好的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型”的塑料加工业产业方向,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循环、生态”发展战略、推进塑料加工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全行业创新体系建设,牢牢把握“功能化、轻量化、生态化、微成型”的高技术发展方向。
三是坚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提升要素质量,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四是坚持高端化、个性化、小批量、私人定制“的市场导向,推动新型生产模式和新兴业态的快速成长。
五是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综合资源市场和区位优势,推动塑料加工业有序梯度转移,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十三五”塑料加工业要实现以下目标与任务:
——实现产业发展壮大期向产业成熟期转变,为产业高级化阶段打基础。
——提升塑料加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加快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加快劳动密集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的转变。
——加快以低人工成本为主的比较优势向技术、装备、人才、研发为主的复合竞争优势转变。
——加快以引进、招商、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智能创新转变。
——加快全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产学研融合;加快上下游相结构的垂直创新体系建设,实现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加快水平创新体系建设,联合攻克关键共性问题。
“十三五”发展重点及产品方向:
一是重点发展多功能、高性能材料及助剂。塑料加工业要紧紧围绕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级树脂原料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要加快高端聚烯烃管道专用料、多规格滚塑专用料、3D打印塑料耗材、医用塑料、生物塑料包装材料等专用料的开发、生产。要加快导电、导热、耐温、抗菌、防霉、高韧、超强、阻燃等多功能合金材料的开发及应用。要加快芳杂环聚合物及其高性能复合材料等特种工程塑料及高性能改性材料等生产和应用,紧紧围绕高效、低毒及无害化,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增塑剂、热稳定剂等的生产和应用。
二是紧紧围绕高端化,加快提高中高端制品的占用率。要加强选择性多孔薄膜开发,力争在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等膜材料和组膜取得突破。力争在高端电池隔膜、新型光学膜、新型柔性屏膜等取得突破。重点发展生物基塑料汽车零部件、生物基塑料包装制品、高性能聚氯乙烯建筑模板、大口径高强度聚烯烃排水、排污管道生产。进一步推广水性聚氨酯、无溶剂等生态合成革的生产和应用。加强废旧塑料,特别是车用工程塑料的改性、高附加值应用。
三是加快塑料装备的研发。加快塑料装备智能、数字化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小型、超高精度、超高速和智能控制的加工设备,为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提供先进装备和生产线。在迎接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为“新硬件时代”打好基础。
四是加快绿色、节能、高效新型加工成型工艺的开发。要加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础加工技术、要加快CO2超临界发泡工艺的推广应用、加快电磁感应节能技术等的推广。
塑料加工业小企业多,技术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严峻挑战,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塑料加工业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创新这一新引擎作用。要做到这些,必须充分发挥塑料加工业研究部门、大专院校和广大企业研发机构作用,加快全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在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要加快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发挥科研机构和院校的主导作用。要加快从原料、助剂、装备到制品的垂直创新体系建设。要围绕行业面临的关键、共性问题的攻关,加快水平创新体系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