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提出也引发了业内专家的广泛热议。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金模网CEO罗百辉认为,“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涵盖了当下创新2.0研究与发展中的新工业革命(工业4.0、第三次工业革命)、开放开源、众包众筹、创客浪潮、智慧城市等一系列热点趋势。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新常态”下实现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也将紧跟“互联网+”演进和发展的脉动,并在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下,互联网改造商业犹如水银泻地一般,从三个方向渗透。
“互联网时代的需求是什么?一是追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网、全渠道产品营销一体化,关注需求管理(从供应链到需求链,开始考虑按需定制,即C2B);二是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寻找场景、客户中没有被完全满足的利基市场;三是降本增效(从ERP到电商平台,如何融入智能供应链,并从供应链里得到更多物流和进销存数据);四是激励员工内部创业和创新驱动,推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变革。”作为著名互联网产融战略顶层设计落地专家,罗百辉在神州易物“新商业思维”论坛上成功演绎了社会丛林法则、狼鹰O2O文化以及互联网思维、投行思维、投融思维、资本思维、总裁思维、传统企业转型思维和顶层设计终结者思维。他表示成大事者有3种顶层智慧,在陆地上,狼是草原王者,而离开陆地,鹰才是至高无上的天空霸者。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生存,狐的智慧是必须的!董明珠不是狼,也不是鹰,因为狼鹰的组合就是当今最流行的互联网+O2O,一双鹰眼online在线上,一支狼群offline在线下,互联网思维以人为本,“互联网+”依靠天网、人网、地网三驾马车连接一切。互联网+是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互联网+将重塑传统行业微笑曲线价值链各个环节共同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分享价值。评判一种O2O模式是否好,并不在于其形式是怎样的,而是在于这种形式是否可以盘活企业的实体资源,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否可以融合更多的资源、提升企业生态圈的生存发展创新能力。互联网思维、粉丝社群、分享经济、O2O跨界,都是互联网聚焦在企业外部,改造了营销、客服、销售、公关等部门,而电商、新媒体是其代表。在“全民创业”的常态下,企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互联网+的“+”,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其中以人为本推动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与创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
第二个是企业商业模式顶层设计。“互联网+聚焦在企业内部协同、人力资源、运营管理的流程重构,其商业价值是利用大数据平台工具满足最本质的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组织流程、营销以及一切可以优化的连接。企业领袖以终结者思维进入当下商业,让竞争对手免费为你所用,边破边立。”罗百辉认为,跨界的从来不是专业的,创新者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领域,门缝正在裂开,边界正在打破,传统的一个一个行业都可能被逐一击破,更便利更全面的商业系统正在逐一形成,世界开始先分后合,分的是那些大佬的家业,合的是新的商业模式。在海盗跨界打劫时代,你不去打劫别人,别人就会来打劫你,如果你想活下来,就必须要跨界打劫!传统企业破竞争对手要运用产融战略:像老鹰一样置死地而后生,像狼群一样战略性区隔,抱团进击但永不在同一层面拼杀,而董明珠的智慧就是压抑竞争对手致死不瞑目,任性地从理想出发,穿越在各种错综复杂关系里,死而无憾,逆向而生。罗百辉提醒企业家:不要在自己熟悉的本业和同行恶性竞争,而要以“价值创新”的方式开拓还没有人进入的新领域,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展绿色营销,不断创新,实现利益者共同利益最大化,建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第三个是工业4.0概念的兴起,通过新的数据通讯来协同制造、协同营销,这是商业世界被互联网淹没的最后一环。这三种潮流从不同方向开始,在同一个目标结束——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实现“万物互联”。
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家纷纷前往德国德累斯顿市的一个虚拟未来工厂参观。这里是德国软件巨头SAP的联合创新实验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参观者,都会震惊于模拟生产线展示的一切: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包装出库,整个过程都可以实现全自动化。
像这样的试验性工厂,在德国不止一家。在国家战略鼓励下,德国企业正在进行一场制造业的重大变革,这就是所谓的工业4.0。“工业4.0”这一概念是2011年,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首次提出的。随后,西门子、博世等公司将这一概念引入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
有乐观者认为,不久的将来,消费者将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打开一个智能工厂应用程序来定制汽车,可以提出个性化要求,只需约一个月左右,独家定制的汽车就可以到手,而且无需支付太多额外费用。
在今年11月3日开幕的中国工业博览会上,德国博世力士乐公司展示了一条工业4.0生产线。与很多人的想象不同,目前的工业4.0生产线并非完全无人化。但是,这些工人更像是技术人员,他们检视各种参数,如果出现报警信息,就需要及时做出处理,是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互动。
这种生产线已经在中国找到了客户。半年前,秦川机床向博世力士乐定购了两条工业4.0生产线。最近,秦川机床发布公告称,这两条生产线将被用于为秦川机床生产机器人关节减速器。
此前,秦川机床的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生产线每月的产量为500台,而在成为工业4.0产线后,产量计划将提高到每月5000台,所使用操作工的数量则将从20人减少到4人。
目前,制约“工业4.0”大发展的一个障碍是行业标准问题。德国工业界2015年春季发布了基于“工业4.0”的自主通信标准、传感器和控制设备等。三菱电机、富士通、日产、松下等约30家日本企业也组建“产业价值链主导权”联盟,共同探讨工厂互联的技术标准化,并争取使其成为国际标准。 。
另外,美国的GE、思科、IBM、AT&T英特尔等80多家企业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正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未来,并在技术、标准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前瞻性布局。独立研究机构工业4.0研究院院长胡权说,工业4.0的标准制定权非常重要:
胡权:美国原来确定了TCP/IP协议标准,对自己国家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在生产制造领域目前还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工业4.0设想那种各个工厂和企业之间互联互通就实现不了。
中国目前也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计划,这被认为要对接工业4.0。同时,中德两国还在制定工业4.0标准上进行一些列的研究与合作。
有观点认为,关于工业4.0的赛跑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探索出怎样的业界标准还需耐心等待。
还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很多产品因为质量不稳定,要想达到工业4.0的标准很难,但工业4.0研究院院长胡权认为,在工业4.0时代,中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胡权:中国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有大量的生产数据和消费数据。未来的企业如果缺乏大量的数据,实际上无法实现智能化。而中国恰恰拥有这样一种资源,这就像以前工业化时代的煤和石油一样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