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换人”无处不在 如何避免被取代
来源: 阅读次数:481 时间:2015-11-23 |
科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讲述:公元2805年,由于人类无度破坏环境,地球成为了漂浮在太空中的一个大垃圾球,人类不得已移居到太空船上,并且聘请Buy N Large公司清 除地球上的垃圾,等待着有一天垃圾清理完,重新回到地球上。于是Buy N Large公司向地球运送了大量清扫机器人来捡垃圾,但是这种机器人并不适应地球的环境,最终只剩下了一名名叫瓦力的机器人。
尽管故事重点讲述的是瓦力爱上来到地球上探索的女机器人伊芙后,跟随她进入太空历险的故事,但是故事的开头,却为人们带来了一个亟需思考的命题,即地球有一天会不会因为人类的科技发展而面临毁灭。
机器人产融战略顶层设计专家罗百辉表示,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正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机器换人”的现象已经随处可见,并因为效率的提升而被标榜,扫地机器人也已经产品化;但是,在科技的发展背后,一些伦理性的问题仍然需要得到关注和重视,这就像克隆羊诞生后人们一度对克隆人的伦理问题的讨论一样,《逃离克隆岛》恰恰也就是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没有人能否认,既然机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取代人的工作,而且机器的学习能力正日益增强,加上其对大数据的计算和应用,最终的机器人可能会远比人类聪明很多,那么,到那个时候,人类是否会面临相应的风险呢?谷歌的创新工程师们就对此保持着谨慎的担心,即“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人类将会面临很多危险。因为机器人能够变得非常聪明,以至于这些机器人可以自主决定是否要消灭人类。”为此,谷歌成立了一个“伦理委员会”,委员会的任务就是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不被滥用。
大量机器人应用的积极案例背后,我们也希望来探讨机器人到底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改变,我们期待人们能从案例里读到不一样的东西,进而能引发人们的思考。
比如与我们切实利益相关的工作方式的改变,在一份《2025我们和机器人并肩工作》报告中就显示,自动化工作可能取代2270万个工作,但也同时带来1360万个新工作,25%的工作类型在2019年将被改变。的确,如今,机器人可以写稿子,可以炒股,甚至可以参与到政府的行政管理中。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或者提升哪些方面的工作能力,以至于我们未来不至于被机器人所取代。
当然,这也是事关下一代教育的重要话题,那就是,我们到底该培养孩子们哪些方面的能力,是来自艺术层面的,还是创新能力方面的,还是有关人性或者有关爱方面的教育呢。
另外,在我们现在每个人都会打交道的金融领域、医疗领域,以及航空领域等等,你是否会了解并利用相关的技术成果来便利化自己的生活呢。
国航就宣称,他们会提前了解天气的状况并尽量早做到航班预警。而当你面对一个机器人来完成手术的时候,你是否会放心地把自己交给它来处理,甚至更重要的,你是否会接受人脸识别这种智能技术所带来的金融便利化呢。
在所有技术的使用背后,都与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资金的安全效率发生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放弃,但可能在竞争中就会让我们落后一步,但我们一旦选择,也意味我们把所有的隐私,所有数据,甚至身家性命都交付给了机器人。然而,这些机器人可信吗-或者机器人背后的那个控制人可信吗-或者,更明确的表达是,我们该如何建构一套保证社会安全运行的可信可控的机器人运行机制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