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钢铁去产能化九条路
来源: 阅读次数:551 时间:2016-02-22 |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劳动力密集产业,但同时是产能过剩最严重、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2015年,由于投资下滑、金融市场波动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等原因,全球钢铁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欧洲、亚洲以及北美等几大重要地区的钢铁厂均举步维艰,生存愈加艰难。
受需求下降的影响,我国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显,进口铁矿石价格垄断进一步上升,价格竞争日趋激烈,环保压力有所加大。从钢铁行业发展总体情况看,2015年是我国钢铁行业重大转折之年,钢铁行业“痛并坚持着”。在供需矛盾并未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2016年钢铁行业难有好的行情,寒冬仍将继续。
产量:钢材产量与需求出现拐点
2015年初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根据国际钢铁协会预计,2015年全球钢铁需求为15.13亿吨,较2014年下降1.7%,全球钢铁产量为1.27亿吨,较2014年下降4.1%,全球钢铁行业整体呈现“三降三多”局面。其中,“三降”即价格降、需求降、产量降,“三多”即停产多、亏损多、裁员多。“三降三多”充分显示了钢铁行业的困难现状,将逼迫各国钢铁企业在未来进行更多的转型发展以求生存。
作为全球钢铁需求最大国,我国对于全球钢铁供需形势的影响尤为关键。我国有大约一半的钢材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有关,随着房地产、制造业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断下滑,钢材产量与需求已经出现拐点。据统计,2015年1~11月,全国粗钢产量73838万吨,同比下降2.2%,钢材产量102812万吨,增长1%,增速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
据权威部门预计,随着钢材价格不断走低,2015年长期停产企业明显增多,停产总能力约6000万吨。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约为8.06亿吨,同比下降2%,这将是1981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的首次负增长。目前,我国人均粗钢产量已经超过600公斤,按照发达国家粗钢产量变化趋势的一般规律推测,我国粗钢产量达到峰值以后,将在峰值附近波动一段时期以后呈现下降趋势。
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金模网CEO罗百辉认为,受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我国的建筑、机械、汽车、家电、模具等钢铁下游行业发展增速均有所放缓,2015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出现下降,约为6.68亿吨,同比下降4.8%,为1996年来首次下降。由于前些年钢铁行业进入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多数亏损,少数有利润。特别是2008年,我国主要着眼于房地产与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的救市政策以及充裕的流动性,刺激了钢铁行业的产能投资,造成了目前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困局。
进出口:钢铁贸易摩擦增多
受国内市场需求不振的影响,我国钢铁出口就成为了化解产能过剩重要渠道之一。据统计,2015年1~11月,我国钢材出口10174万吨,同比增长21.7%。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2015年,我国钢铁出口将达到1.1亿吨的峰值,大约占钢铁生产总量的10%。在贸易形势低迷、国家不鼓励出口、钢铁贸易摩擦增多的情况下,我国钢铁出口能保持两位数的逆势增长,主要是我国钢材“价格优、质量好、服务好”。2015年,我国对亚洲、中东、非洲等新兴经济体以及欧洲发达经济体出口钢材动力较强,亚洲地区是最主要的钢材流向地。
鉴于我国钢铁产能基数较大,而国内市场相对饱和,且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意愿强烈,这必然会对进口国的钢铁企业造成影响。在我国钢材大量出口至国际市场,各国钢铁产业开始出现不同程度危机的背景下,为了保护其本国钢铁产业利益,钢铁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为阻止大量我国钢材进入市场,墨西哥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一道,针对我国多个主要钢产品发起反倾销,2015年以来更有加速之势,包括热轧板卷、冷轧板卷和盘条等。美国警告欧盟不要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国内钢铁出口形式愈发严峻。未来出口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钢铁出口量仍将维持在高位。由于钢材终端需求不足,钢厂与钢铁贸易企业普遍不愿意保有库存,钢材出口增长潜力已经不大。
事实上,我国钢材进口量远低于出口量,一方面说明我国的钢铁足以满足本国需求,另一方面显示出我国钢铁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近年来我国钢材进出口价差总体呈上升趋势。首先,国际市场钢价下跌,迫使钢材出口价格竞相下滑。其次,从我国钢铁出口产品结构上来看,我国主要出口的是普碳类低端钢铁产品,如轧板、钢管、螺纹钢、线材等。一方面,这些出口钢材产品具有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特点;另一方面,我国主要从高劳动力成本国家进口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使得我国钢铁的进出口价格悬殊。同时,我国相对低廉的钢材价格降低了进口国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这是钢材进口国从我国大量进口的主要原因,但这也会给进口国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钢材价格的持续下降,引发国外价格相继跟随,我国进口商进口的风险加大。
价格:钢铁价格下跌至“白菜价”
2015年,我国钢铁市场价格呈现单边“休克式”阴跌,全年未现一波像样反弹,多数品种不断创下历史新低,导致“旺季不旺、淡季更淡”。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兰格钢材综合指数79.1点,较2014年同期下降29.62%。分品种:年底长材指数82.8点,较2014年同期下降27.38%。年底三级螺纹钢指数78.9点,较2014年同期下降29.26%。其中,三级螺主导北京地区河钢产25mm价格1760元,较年初阴跌770元,跌幅30.02%。年内最高点为年初的2520元,最低点为12月11日创下的1600元,最大价差920元,波幅57.5%。根据金属通报公布的数据,12月4日,青岛港62%品位铁矿石价格下跌至每吨39.06美元,这与2011年铁矿石价格升至历史高点的每吨191.70美元相比已下滑80%,并且是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
2015年,我国铁矿石价格跌破每吨40美元,为2008年编制该指数价格以来首次。实际上,2015年我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钢材销售结算价格不足1.6元/斤,早已跌破“白菜价”。
不过,自12月中旬,钢材价格结束了单边下行的态势,多数品种价格开始反弹,全国主要市场螺纹钢、热轧板卷均价累计上涨150~200元/吨。罗百辉认为,钢价在需求淡季上涨主要是因为钢厂设备检修、减产停产造成的短期供应缩减,从供需两端来看,钢价均不具有持续上涨动力,走稳或震荡筑底的可能性比较大。
随着国内钢铁市场回暖,钢厂盈利能力明显改善,继续减产动力已经不足。同时,在终端用户补库陆续完成,高价位成交趋弱的态势下,部分涨幅过快品种有调整压力。一方面,2015年末下游建筑工地冲刺,12月中国制造业PMI微升至49.7%,生产经营活动有所加快。另一方面,2015年12月末钢材社会库存量降至862万吨的年内新低,较2014年同期大降10.5%,贸易商库存普遍较低。基于市场“买涨不买跌”心理,终端用户在元旦前集中补库,又进一步推高钢价。临近春节年关,市场资金压力趋紧,加上12月中旬钢铁价格上涨迅猛,然而没有需求的上涨或许只能是昙花一现。
利润:企业面临严重亏损
由于钢铁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而近年来钢铁公司资金链的风险无疑给企业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2015年,随着经济增速持续回落,房地产等下游需求可能降至“冰点”,超过11亿吨钢铁产能和偌大的库存几乎压垮整个行业。受产量下降和降价大于降本的影响,2015年初以来,钢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难度进一步加大,钢铁企业出现亏损,虽然同比实现了减亏,但主营业务亏损大幅增加,“白菜价”的现实令不少钢铁企业正面临严重亏损与出局的尴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纳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总额为亏损531.32亿元,其中主营业务亏损917.67亿元;10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有51家亏损,亏损面扩大至50.5%,销售利润率为-1.99%。11月末全国重点统计钢企的银行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余额为1.34万亿元,同比下降2.25%。
2014年,我国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初见成效,企业效益有所好转,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同时,由于下游需求减弱,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企业资金紧张凸显等,全行业仍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
事实上,钢材市场低迷已经严重影响钢铁企业的生存状态。目前,全行业亏损严重,钢厂在为“现金流”而生产。根据测算,长流程螺纹钢生产企业每吨亏损100~200元是常态,部分企业亏损更为严重,全国仅有3.68%的钢厂盈利。钢铁企业为了避免银行断贷,即使亏损也不敢停产,处境十分艰难。
近年来,受银行严控钢铁企业的贷款规模影响,许多钢铁企业面临着不予增量、续贷困难、涨息和抽贷等问题。自2014年11月份以来,央行两次降息,有利于缓解钢铁企业融资贵困难,但目前企业反映效果还未体现出来。同时,除了因冬季来临要加大原燃料库存资金占用外,钢铁行业还面临新一年协议量减少带来的订货资金下降的压力,而且面临因需求下滑而带来的去库存的压力。
供需:供需呈现弱平衡
春节期间,钢铁需求进一步放缓。实际上,从去年11月开始,我国北方工地就已经逐步停工,北方建材需求步入淡季,而南方气候尚好,施工正常,虽然螺纹、线材、盘螺销售要好于北方,但与往年相比还是较差。虽然正处于钢材消费淡季,然而年初各地建筑钢材市场报价大幅拉涨,贸易商心态普遍高涨。加之此前京津冀多次要求工地停工,促使市场需求阶段性爆发,价格在市场缺货的前提下止跌上涨。但随着价格的不断走高,市场炒作因素逐步被透支。
不过,进入2016年1月份,下游用钢需求持续回暖动力不足,市场成交已现疲态。首先,随着气温下降以及春节临近,下游建筑工地施工进度放缓加上房地产投资低迷,建筑用钢需求重回疲态。其次,制造业回暖趋势仍未明朗,民营中小企业产销两弱,2015年12月财新中国通用制造业回落至48.2%,当月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进一步降至47.4%,国内经济仍有下行压力。而且,2015年12月全球制造业PMI回落至50.9%,BDI指数创下有纪录以来新低,美联储加息加剧新兴经济体金融风险等,均预示着全球经济复苏艰难。
短期钢价或许坚挺,但中长期来看,钢价依旧面临很大的压力。由于需求的季节性回落以及持续亏损倒逼钢厂进一步的减产,原燃料需求仍有下降空间,价格有被进一步打压的余地,预计铁矿石实物价格应该被打到每吨40美元或以下。总之,钢铁企业低迷期才刚刚开始,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钢价下降仍然有5%到10%的空间,而向上仍然有反弹的可能,但是反弹的时间比下跌的时间要短。
形 势:下游市场或呈分化走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而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将对钢铁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但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产品价格下跌不止,以及企业大面积亏损的问题。在罗百辉看来,对寻求去产能化的钢铁行业来说,粗钢产量34年来首降,将是一个积极信号,钢铁行业已迈向去产能的关键时间窗口。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分析指出,随着钢铁行业亏损加剧,钢厂产量连续降低,后期供给压力有望缓解,但真正的供需关系改变需较长过程。虽然我国的钢铁总产量较多,但人均钢材存量还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想要完成工业化发展就势必会继续生产钢铁。钢铁行业前景虽好,但若不解决现在钢铁行业现存的内部问题,行业未来的发展令人堪忧。
2016年,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仍然严重,需求市场虽有一定提振,但预计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难以扭转,钢铁产能由“财富”变成“包袱”。新环保法和新的钢铁行业系列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不仅增加了考核指标,更是大幅收紧了排放量。为此,钢铁企业一方面会大幅增加环保投资,开展新一轮的环保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运行成本将会大幅提高。面对严峻环保要求,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有部分北方钢铁企业已经出现现金流断裂,冬季已经无法复产。尽早处置“僵尸企业”,使长期停产、扭亏无望、污染严重、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资金链断裂的低效产能钢铁落后产能彻底退出市场,已成为钢铁行业的新共识。
2016年,我国钢铁下游市场或呈分化走势。其中,考虑到经济仍存下行压力,为保障经济增速目标,我国基建投资或继续发力。而“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需配套大量的项目进一步开展,对钢材需求将有所拉动。但房地产市场去库存是首要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等方式化解房地产库存,以及打出一套组合拳帮助企业减税降费,利好房地产市场,2016年形势有望好于去年,但仍难以对钢铁市场形成强力支撑。
对策:钢铁行业要借势用力
2016年,我国钢铁行业景气将继续维持低位运行态势,钢铁行业进入减量发展阶段,我国钢铁行业要借势用力,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钢铁多元化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非钢产业“风生水起”。随着钢铁主业效益下滑,多元产业的盈利能力尤为重要。例如,武钢多元产业发展效果明显,有力地支撑了企业整体利润。宝钢非钢产业利润大幅提升,非钢盈利已经占到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首钢大刀阔斧地进行钢铁板块调整,推动减员增效,同时利用搬迁调整后北京地区的技术、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
降本增效“多点开花”。宝钢以浦项、新日铁等国际先进钢铁企业为预算标杆,寻找差距,在主要钢铁单元之间开展跨厂际同工序对标竞赛,引导各单元生产经营和操作维护指标不断优化提升。华菱钢铁开展全方位对标,动态找差距,系统推进挖潜创效。山东钢铁对外与行业平均水平、先进企业对标,对内建立内部对标机制,促使生铁成本不断下降。太钢加强采购价格对标,创新采购模式,提高直接采购比例,降低采购成本。渤钢集团深入开展全系统、全要素、全方位的“对标提质增效”活动。首钢京唐充分利用临近港口优势,大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品种结构,自2014年实现扭亏为盈后,持续保持盈利。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过程中,钢铁行业整体大环境趋于严峻,钢铁企业盈利逐渐承压。不过,在供需矛盾加剧和传统钢铁贸易商深陷信贷危机时,钢铁电子商务应运而生,未来盈利增长可期。”罗百辉指出,钢铁电子商务迅速崛起,有望成为钢铁行业“互联网+”的一个风口。据统计,相关钢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到200多家。一方面,钢铁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平台,能够从钢铁企业、大型钢铁贸易商处拿到价格合理的钢材;另一方面,随着钢铁贸易商的大量倒闭,钢铁销售渠道出现空白,促使钢铁电子商务及时跟进。
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钢铁去产能化九条路
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年,钢铁、煤炭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将加速去产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表示,总的思路是通过法律、标准的严格实施,通过经济激励手段、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使过剩产能加速退出。主要以九种方式:一是通过加强环保执法来压减产能;二是通过能耗标准的严格实施来压减产能;三是加强质量标准的实施压减产能;四是对于安全标准加强实施和监管,对不达到强制性标准的要立即停产整改;五是技术方面,比如炼铁高炉不足400立方米的,炼钢的电炉、转炉不足30吨的要予以退出;六是企业主动压减产能;七是通过兼并重组来压减产能;八是通过转产搬迁来压减产能;九是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压减、转移产能。
“‘十三五’时期,钢铁业去产能的目标任务是压减1亿至1.5亿吨钢铁产能,使产能利用率恢复到相对合理的水平上,即在75%以上。”冯飞表示,钢铁业存在供需失衡问题,钢价持续下跌,出现行业性亏损。需求上不去,供给过快,去产能是必然过程。通过去产能,钢铁业可以恢复到比较合理的水平,最重要的表现是产品价格上升,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创新能力有所恢复。
今年以来,国务院已针对钢铁、煤炭两个行业出台了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将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把钢铁去产能的目标任务布置下去、工作落实下去。总体的思路是通过“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来推进。
去产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职工安置、资产处置问题。冯飞强调,这两个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对于职工安置,首先,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基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其次,对于产能退出之后,盘活的土地资源的收入收益优先用于职工安置;第三,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部挖潜、退养、再就业帮扶等政策措施,将企业的主体作为和社会保障结合,共同来做好职工安置。关于资产处置,还是要通过市场化手段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比如要落实金融机构的呆账、坏账核销的财政政策,完善金融机构加大抵债资产处置力度的财税支持政策等等,同时还要严防逃废债务的一些不法行为,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冯飞强调,对于近期出台钢铁、煤炭两个行业具体意见,工信部着力积极推动实施,把压减过剩产能的目标任务落实下去,同时各项政策要到位,特别是财政的奖补资金要执行到位,特别关注职工安置工作。“要把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切实实推进下去,确保任务的完成。”
展望:“中国制造2025”引导产业链转变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量在4亿吨左右,这一部分产能将在未来几年之内被淘汰,使得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格局逐渐回归均衡。因此,改变我国钢铁行业现状,需要从几方面着手。
一是政策引导要到位。“十三五”规划制订在即,对于钢铁等工业相关层面,加大产业升级力度,鼓励自我产品研发,同时针对国内“一带一路”、京津冀城市圈、长江经济带给予合理的引导。二是行业协会要担当。前期更多的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代表,但仅仅是话语权或者传声筒,在行业内所起到的作用一直没有体现。后期规范引导后,若能够积极发挥更有效的行业作用,则必然会有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监管到位。2015年是史上最严厉环保法实施的第一年,后期如何运用环保手段来调控行业,继续压缩产能,使产能过剩问题有效解决,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都需要监管层的监管执法到位。四是对于钢铁行业的参与主体生产企业来说要顺应政策,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走出去,把市场放到全球竞争中。同时,对于自身产品、产业要做到内部技术革新,从多层面来达到降本增效。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仍处于低谷,并且没有丝毫好转迹象。在此背景下,国家绘制了“中国制造2025”蓝图,为钢铁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实施“中国制造2025”蓝图的途径和方法,便是“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整个钢铁产业链在未来10年中,将实现“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三是由粗放型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四大转变”的最终目的,就是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制造为主线,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智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