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机器人快速崛起 5年内将消失510万工作岗位
来源: 阅读次数:853 时间:2016-02-29 |
据美国无党派智库经济政策研究所)估计,在2001至2013年间,美国因为将制造业务外包给中国而损失了240万岗位。
但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一篇最新报告预计,今后5年,机器人将导致全球范围内的510万人失业,数量约为中国令美国丧失的制造业岗位的两倍,而时间却缩短了一半。
由此看来,机器人的效率的确更高。
世界经济论坛将这种机器人与人类争夺工作岗位的现象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指的是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期间机器工具的发明;第二次指的是规模化工厂的推出;第三次指的是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的科技工业革命。)
世界经济论坛共对13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的366家公司进行了调查,这些公司共聘用了1300万员工。结果显示,第四次工业革命由很多部分组成。
这其中包括具备“先进传感器、动作灵活且具有一定智能的新型机器人,它们在制造业中的实用性高于人类。”,还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以及3D打印等“制造技术的进步”。从各种角度来看,这些因素都有望大幅降低人类劳动力在未来5年的需求。
媒体对机器人的兴起展开了大量报道,并将最新的工业革命称作“机器人革命”。但最令人意外的事情或许在于,世界经济论坛所描述的这些变化并不完全来自工业领域,甚至并非来自传统观念中的机器人。
中产阶级与机器人的战争
事实上,世界经济论坛所说的“机器人”并不完全是R2-D2这样的实体机器人。至少其中一部分是没有实体形态的智能机器。
据世界经济论坛预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趋势将融合称“一股完美的科技趋势风暴”。虽然这些趋势在很多重工业领域威胁着人们的工作——包括制造、建筑、采矿等——但白领工作也在面临类似的威胁。世界经济论坛提到了自动化这一重要趋势。与机器人融合后,便可称之为“自动化和机器人”。
先来看机器人。要了解这一领域,最好先了解一下亚马逊的变化。
在首度尝试在仓储中心里使用Kiva机器人之后,亚马逊发现机器人非常有用,于是收购了Kiva的开发商。之后,亚马逊又部署了1,000台 Kiva,在该公司的仓储中心里使用。之后,亚马逊将这种机器人的总数增加到1万台,接着是1.5万台。而最新的报道显示,这一数字已经达到3万台。
作为对比,亚马逊的仓储中心里约有9万名人类员工。截至目前,亚马逊仓储中心的全职员工约有四分之一为机器人。
由此可见,机器人正在快速接管亚马逊的仓储中心,并在丰田和其他重工业企业中负责组装工作。但纯粹的电脑自动化对人类工作岗位构成的威胁更大。如果医 疗保健等领域的所有数据输入、数据监测和数据分析工作都融入这种方式,再辅以电脑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那就完全在情理之中。这不仅可以解释亚马逊为何在4 年前斥资7.75亿美元收购Kiva,也可以解释AWS云计算服务何以成为亚马逊利润最高的业务。
很多人原本以为,考上大学并从事白领工作后,可能就不会遭遇像蓝领工人一样的结构性失业。但这份报告显然令此类人感到失望。世界经济论坛预计,办公室和行政人员今后5年约有5%会失业。换句话说,全世界今后5年每年都会减少约1%的办公室和行政人员。
当然,世界经济论坛只预测了5年内的情况,所以失业趋势可能不会就此结束。
打破传统观念
这或许并不是最糟糕的部分。该报告最令人担忧的部分在于,它打破了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人们之前普遍认为,在颠覆许多“旧”工作的同时,还将创办许多“新”工作。但世界经济论坛认为这一次的革命并非如此。
该报告警告称,今后5年,全球就业并不会增长,反而会下滑0.5%。由于技术变革,全世界将会消失710万工作岗位,但科技进步只能创造2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并给人们创造新的工作机会。
二者相抵的结果是:人类将损失510万个工作岗位,而且不会有任何新的工作岗位来替代这些消失的岗位。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曾依靠人口红利实现工业立国;但如今日益严峻的“用工难”已成为众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尽快推广工业机器人,尽快培养相关人才正是中国在“后工业时代”继续领先的条件之一。
据悉,世界先进机器人运营商拓野机器人正在紧密锣鼓筹建现代工业自动化学院,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727万大中专院校学生及家长直观了解到机器人自动化教育的模式,通过与周边大中专院校合作,共享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的教育经验。未来实训室还将把学习与企业生产相融合,让学生通过操作工业机器人,实际了解在“智造”时代,机器人的”指挥官”需要具备更好基础知识、技术能力,有着自动化学科学历的大学毕业生来担任。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中配置的多台套机器人能够进行弧焊、点焊、机床搬运等多种热门工艺。
机器人作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高端装备,时下已成为国内各大中型企业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据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介绍,去年在中国市场一共销售出工业机器人近3.7万台(套),这些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电气,化工,橡胶、汽车、铁路、航空等多领域设备制造。而在未来8年中,由此应运而生的工作岗位将多达400万个。
谁来指挥机器人不但将形成一个新的人才大市场,也将让人们重新定义后工业时代的“蓝领”阶层。
拓野机器人董事长凌琳表示,“在中国推行工业机器人技术遇到最大瓶颈不是谁买,而是谁会用。为此,拓野决定,用自己在工业机器人教育领域积累的经验与中国的未来人才聚集地——大中专院校展开合作。”
据透露,工业机器人实训室的建立将通过在模拟工厂环境的实训室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此学习更接近实践,接近未来工作真实需要,并较早地接触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而在未来,在整洁的中控机房工作,将彻底改变人们对于蓝领的传统认识。
现代工业立国的基础,要有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相配套。凌琳指出,中国当下正面临产业升级的大势所趋,唯有加快传统产业内部的技术结构升级和组织结构升级,才能继续保持世界工厂的地位并进而成为创新工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