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正在借力“中国制造2025”实现“工业摇篮”的二次腾飞。东北振兴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工业摇篮’的二次腾飞”是博鳌论坛首次就国内区域经济设立的专门议题。
在论坛上,吉林省副省长姜有为也表示,吉林省明确了8个重要发展方向,分别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轨按照国务院2015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要求,沈阳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
据了解,目前辽宁和吉林两省均已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
离开制造业谈东北振兴不现实
“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台机床,以及500多项国字号装备都是在沈阳造出来的。”潘利国称,装备制造是沈阳的产业基础和资本,离开制造业谈东北振兴不现实,因此,新一轮东北振兴就是要在智能制造业上做文章。
东北二次振兴着力智能制造业
与会的东北官员希望透过博鳌亚洲论坛这一全球瞩目的平台,传递出东北二次振兴的信心。
沈阳市市长潘利国在论坛上说,前不久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东北振兴已上升到非常高的战略高度,《意见》提出要像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样来持续抓好东北振兴。
潘利国表示,《意见》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第二次全面振兴,东北要走在全国各省区现代化发展的前列。《意见》还提出建设“一带五基地”的目标。
“一带”就是要成为国家经济支撑带,而“五基地”即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技术装备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国家农业现代化基地和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
按照国务院2015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要求,沈阳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
潘利国介绍,去年年底,沈阳中德高端装备产业园正式落成,包括宝马汽车在内的代表德国工业4.0技术的35家制造企业入驻,中、德产业合作战略性平台初步搭建。
沈阳机床厂高档数控机床去年总共卖出5000台,而今年前两个月的订单就已经达到两万台。
“普通机床卖不出去,高档数控机床却供不应求。”沈阳机床厂的这组销售数据坚定了潘利国对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信心,全市3500多家制造企业,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不能再等。
“《意见》不久后就会公布,沈阳市已经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潘利国透露。
《意见》提出,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并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有基础、有优势、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予以支持。
潘利国说,“沈阳智能机器人制造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成功的希望。”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产值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目前公司机器人产品线即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五大类并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全球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厂商。公司市值已达350亿元,在机器人行业位列全球第三。
为了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沈阳市引进德国西门子等公司对其传统工业进行诊断、体检、找毛病,提出智能化提升方案,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承担技术改造费用的20%,单一项目最高可补贴2000万元。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高端人才。”潘利国说,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沈阳还加强与德国开展科技培训合作,并引进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同时,出台购房优惠政策,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
重回中高端价值链
东北振兴到底处在怎样的特定历史阶段?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国家在2003年第一次东北振兴中,重点支持基础设施改善和重化工业发展,虽壮大了东北经济实力,但在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方面没有真正破题,才会有现在的二次振兴。
“东北在结构调整中的关键问题是现代服务业的占比小,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制造业转型升级不足又成为拖累东北经济转型升级最薄弱的部分。”
迟福林引用了一组数据:德国服务业占GDP的70%,生产型服务业又占服务业的70%;而东北在这两个方面,连一半都不到。另外,东北在对外开放、市场开放和产业开放程度方面严重滞后,这也是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姜有为认为,东北振兴需要创新驱动,尤其是制造业和重化工业方面进行创新驱动。姜有为分析称,吉林省2012年GDP增速是12%,2013年是8.3%,2014年和2015都是6.5%,而造成经济下滑的原因是工业增速回落较大,主要是重点行业运行比较困难,像冶金、建材、石化、煤炭等行业。
面对过剩的产能,姜有为表示压力虽大,却并未失去信心。他指出,在吉林省,钢和铁产能在1400多万吨左右,煤炭产能在4700多万吨左右,水泥产能熟料是3300多万吨,粉末是5500多万吨。
按照人均钢产量、煤炭产量、水泥产量,包括万元GDP的钢产量、水泥产量、煤炭产量数值都不高,但是去产能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姜有为认为,吉林产能过剩矛盾不突出,尚未出现大规模下岗。
在潘利国看来,东北振兴的总体思路应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解放发展生产力为重点,实现从速度、规模的粗放增长向创新增长转变,实现产业在整个价值链分工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