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错边(错扣)
其他名称:错缝
特征:铸件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分型面上错开,发生相对位移(对螺纹称错扣)。
产生原因
排除措施
①模具镶块位移。
②模具导向件磨损。
③两半模的镶块制造误差。
①调整镶块,加以紧固。
②更换导柱,导套。
③进行修整,消除误差。
2、 变形
其他名称:扭曲、翘曲
特征:铸件几何形状与设计要求不符的整体变形。
产生原因
排除措施
①铸件结构设计不良,引起不均匀的收缩。
②开模过早,铸件刚性不够。
③铸件斜度太小。
④取置铸件的操作不当。
⑤堆放不合理或去除浇口方法不当。
⑥推杆位置布置不当。
①改进铸件结构,使壁厚均匀。
②确定最佳开模时间,加强铸件刚性。
③放大铸造斜度。
④取放铸件应小心轻取轻放。
⑤铸件堆放应用专用箱,去除浇口方法应恰当。
⑥有的变形铸件可经整形消除。
3、碰伤
特性:铸件表面因撞击而造成的伤痕。
产生原因
排除措施
去浇口,清理,校正和搬运流转过程中不小心碰伤。
清理铸件要小心,存放及搬运铸件,不应堆叠或互相撞击,采用专用存放运输箱。
4、 硬质点
其他名称:氧化夹杂、夹杂。
特征:铸件基体内存在有硬度高于金属基体的细小质点或块状物,使加工困难,刀具磨损严重,加工后铸件上常常显示出不同亮度的硬质点。
产生原因
排除措施
合金中混入或析出比基体金属硬的金属或非金属物质,如:Al2O3及游离硅等。
(1)氧化铝(Al2O3)
①铝合金未精炼好。
②浇注时混入了氧化物。
(2)有铝、铁、锰、硅组成的复杂化合物,主要是由MnAl3在熔池较冷处形成,然后以MnAl3为核心使Fe析出,又有硅等参加反应形成化合物。
(3)游离硅混入物
①铝硅合金含硅高
②铝硅合金在半液态浇注,存在了游离硅。
(1)熔炼时要减少不必要的搅动和过热,保持合金液洁净,铝合金液长期在炉内保温时,应周期性精炼去气。
(2)铝合金中含有钛、锰、铁等元素时,应勿使偏析并保持洁净,用干燥的精炼剂精炼,但在铝合金含有镁时,要注意补偿。
(3)铝合金中含铜、铁量多时,应使含硅量降低到10.5%以下,适当提高浇注温度,以免硅析出。
5、 脆性
特征:铸件基本金属晶粒过于粗大或细小,铸件易断裂或碰碎。
产生原因
排除措施
①合金液过热过大或保温时间过长。
②激烈过冷,结晶过细。
③铝合金中杂质锌、铁等含量太多。
④铝合金中含铜量超出规定范围。
①合金不宜过热,避免合金长时间保温。
②提高模具温度,降低浇注温度。
③严格控制合金化学成分。
④保证坩埚涂料层完整良好。
6、 渗漏
特征:压铸件经试验产生漏水、漏气或渗水
产生原因
排除措施
①压力不足。
②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或铸件结构不合理。
③合金选择不当。
④排气不良。
①提高比压。
②改进浇注系统和排气系统。
③选用良好合金。
④尽量避免加工。
⑤铸件进行浸渍处理。
7、化学成分不符合要求
特征:经化学分析,铸件合金元素不符要求或杂质过多。
产生原因
排除措施
①配料不正确。
②原材料及回炉料未加分析即行投入使用。
①炉料应经化学分析后才能配用。
②炉料应严格管理,新旧料要按一定比例配用。
③严格遵守熔炼工艺。
④熔炼工具应刷涂料。
8、 机械性能不符合要求
特征:铸件合金的机械强度、延伸率低于要求标准。
产生原因
排除措施
①合金化学成分不符标准。
②铸件内有气孔、缩孔、夹渣等。
③对试样处理方法不对等。
④铸件结构不合理,限制了铸件达到标准。
⑤熔炼工艺不当。
①配料、熔化要严格控制化学成分及杂质含量。
②严格遵守熔炼工艺。
③按要求做试样,在生产中要定期对铸件进行工艺性试验。
④改进铸件结构。
⑤严格控制合金熔炼温度和浇注温度,尽量消除合金形成氧化物的各种因素。
---- 文章出处:中国压铸模具网 www.mould.org.cn 欢迎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