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机床工具行业眼下最热门的话题概括一下,大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业市场走势究竟将如何发展;二是国家最新的经济政策——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将会给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三是机床工具行业正在面临“严冬”考验,那么要如何过冬?
行业走势:偶然+必然
首先看一下必然的情况。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已经保持了连续7年的高增长,制造量由世界排名第9提升到了世界排名第3,仅次于排名第二的意大利,其产值产量提高了6倍之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也高速发展了六七年之久,而像机床工具行业这样的持续高增长是不正常的,这个时候市场发生变化,或者说市场开始回落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像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在今年年初分别计划小机床产量是5万台,除了沈阳机床、大连机床,还有其他兄弟机床厂跟在后面,其中一些小机床生产规模也达到几千台甚至上万台,比如凯达机床、宝鸡机床、云南机床、兰溪机床、安阳机床等等,这么多的小机床如何实现销售显然成为问题。
在经济连续几年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政策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最初政策提倡快速、高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注意运营质量;接下来政策倡导又好又快的发展,把“好”放在“快”前面;最后政策又调整为倡导平稳的、健康的发展。
在政策的调整过程中,不断在强调经济运营的质量。比如又好又快的发展,首先强调的是好,这个“好”体现在机床工具行业就是机床质量不断提高。举个例子,即将启动的京沪高速铁路现在要求车速每小时达到350~400公里,而几年前的水平还是120~150公里。专家介绍,京沪铁路的每一根枕木都要经过磨床加工,那么为铁路服务的制造装备的档次也可以想见。
同样道理,现在的飞机、轮船、汽车、发电设备等都和过去的档次不一样了。这样的发展趋势意味着,一方面是市场中低档次产品的需求饱和,另一方面需求向高档次发展。
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即使没有金融风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再加上金融风暴这种很强的偶然因素,就使机床工具行业眼下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这也加强了行业企业转变产品结构的决心。比如杭州机床、沈阳机床等企业都表示要下决心把这些小的、低档的产品甩掉,以前一直在犹豫不决。
下面是全行业1-9月的统计数据。2008年1-9月,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延续了前7年高速发展的惯性,产值和销售额分别达到25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额增加了32%,总产值增加了31%,利润增加了30%。从这三组数据看,1-9月运行良好,维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局面,但高速发展的下面也蕴藏着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销售产品的结构有了重大变化。以金属加工机床为例,销售额增加了32%,产量只增加了2%。而在过去几年中,销售额和销售产量的变化基本是一致的,这说明低档的、小规格的产品少了,印证了这块市场在进一步下滑,而高档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市场则有所上升。
第二个特点是产销率在悄悄的、连续不断的下滑,不是很明显,但产销率却是在一步比一步降低。以前行业产销率一直是99%左右,从6月份降到98%,9月份降到96%。 同时库存有了很大增加, 1-9月份平均库存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六七月份尤其突出,库存超过100亿元,到9月份库存有所好转,但整个行业库存量还有82亿元,这个统计数据还只是在行业企业财务报表上所体现的,不包括中间商手里滞留的产品。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曾经做过较大面积的抽样调查,库存的产品从规格上说,多是中小产品,从档次上说,多是低档产品,9月份库存有所好转,并不是说低档产品畅销了,而是很多工厂减产或停产了。
第三个特点,从进口需求看,1-9月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进口金额出现大幅度增加的局面,去年进口额度曾经一度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今年以来,尤其是3季度以后进口额度大幅度回升,1-9月份,机床工具行业进口达到9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而在进口额度增加的同时,进口机床的数量反而降低了。以量大面广的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为例,进口加工中心每台价格提高了1.3万美元,数控车床提高了0.9万美元。这也反映了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市场结构变化必将拉动产品结构发生变化,而且变化将会特别大、特别突出。
4万亿投资拉动预期
眼下,从政策层面分析,国务院已经提出一系列政策和积极的应对措施,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拉动内需的4万亿投资以及马上要启动一些项目。面对这一政策,行业企业应该有一个积极、同时也要冷静的态度。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可能会协助商务部进行点、面的深入调研,然后根据调研结果,进行投资决策。
那么,4万亿投资政策的落实会给行业带来哪些机遇呢?
最近发改委正在审查落实一批国债投资,大约有160个项目、投资规模达到540亿元人民币,包括交通运输、工程机械、重矿机械、化工机械、港务机械等行业,其中机床工具行业有17个项目,投资规模大约115亿元人民币左右。
这些项目的启动应该是很快的。因为4万亿元投资首先是计划要投给基础设施建设,但中央很快发现,在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马上同时启动一些工业项目。举个例子,比如10月份全国用电量比去年下降了 40%,而基础设施建设中就包括修建很多电站,所以只搞基础设施建设是不行的,同时启动工业项目才能把这些基础设施得以充分利用。另外经济学家指出,工业投资对国民经济GDP的拉动比率是1 .5:1。
从实践到理论都说明,拉动内需、搞基础设施、搞三农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工业的发展,很多工业项目都会快速上马,但落实到机床工具行业会有一段时间的滞后,企业要有能力度过这段危机。而从最近审过的项目看,政策投资对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还是很有利的。
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16个重大专项也正在抓紧启动(除了数控机床,其余15个重大专项都已启动)。16个重大专项主要目的就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每个专项都有几百亿元人民币的投入,而且这些钱早就纳入到财政部的预算中,资金落实会很快。
所有这些都将为机床工具行业维持较好的发展带来机遇。对国内企业而言,必须要加快发展的脚步,因为投资是不等人的,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力,就抓不住机遇。
从容面对危机
如何过冬?应该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要把当前的危机变成提高、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升级的动力,把坏事变好事。比如从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言,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就是直线电机、力矩电机正在成为发展趋势,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THK的直线电机在3000N负荷下,已经能达到720m/min的速度,这是一个突破;马扎克、森精机从现在开始,大部分规格的龙门式导轨已经不用滚动导轨了,而用直线电机。力矩电机以前只能用在小规格机床上,现在已经可以用在越来越大规格的机床上了,比如用在1.6m、2m工作台立车上,输出扭矩非常大,未来机床可能就是电机的世界,现在已经出现这种苗头。另一个特点就是机器人应用越来越广泛,机器人产品本身有了很大提高,发那科第三代机器人广泛应用在牧野、森精机等生产线。
这些技术意味着机床工具行业在未来将面临彻底的革命,所以金融风暴后,整个行业可能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企业绝不能以等待的姿态去迎接这个冬天,要积极主动的应对。
第二,在提升技术的同时,要创新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第三,投资要科学、要慎重。前几年机床工具行业投资规模很大,一直到现在都方兴未艾。统计显示,今年1-9月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投资已经达到530亿元,完成投资180亿元。行业的投资大致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扩大规模,第二个阶段是扩大规格。这两种扩大都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把提高技术水平放到第一位。
另外,在市场回落的趋势下,企业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些重组,有些企业可能会被淘汰、有些企业可能会迅速提升,这个过程中,企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包括人才的重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