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首次对国内采购商开放!这并不是解决出口下滑的权宜之计,而是创新商品流通方式,再造商品流通网络的一次有益探索。”在首次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暨港资企业商品内销对接洽谈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一语道破本次洽谈会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外贸企业未来可能进行的方向性转变。
中国外贸企业存在抄袭多、收账难、缺经验的问题。
尽管前景诱人,但外贸企业要“向内转”仍面临不少问题。广东明朗生活用品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朗告诉记者:“我们过去也是做内销的,但被国内的仿冒品逼得没办法,2003年的时候转向国外,可以说是被‘逼出去的’。”
收账难也是外贸企业“向内转”的顾虑之一。据悉,出口目前主要采取信用证等方式交易,先付20%~30%订金,待货物运到就能收到钱,差不多等于现金交易;而国内收回货款的周期要长很多,超市、百货公司更是多采取赊销方式,待商品出售后再分成,企业收回货款的周期起码要三四个月。
此外,过去埋头生产的外贸企业做起营销来还是缺乏经验。在参加对接会的100家港资企业中,记者发现,大部分港资企业对国内市场都称不上十分了解,印制的名片上甚至还是全英文的名片。
还有不少国内采购商反映,尽管外贸商品设计新颖,但并不都适合国内市场,一位想到展会上采购五金用品的北京采购商告诉记者:“就那浴室的五金小挂件来说,卖给外国人多是吸盘式的,最好的也就能用半年;而中国人喜欢要打孔、钉钉子后固定的。”所以外贸商品“向内转”还需要在设计上多下苦功。
|